![]()
近日,共和新路街道老年人维权重点项目“银发盾牌”联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展两场涉老权益保护专项活动。十余名项目核心志愿者通过庭审观摩、白皮书解读、专题座谈等形式,实现服务能力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的跨越式提升,同时推动项目与司法机关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让“法治护老”从司法实践延伸至社区一线,为老年群体筑起全方位权益保障屏障。
![]()
帮信案件成“实战教材”
填补新型涉老风险认知空白
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庭审现场,一起老年人涉帮信犯罪案件成为志愿者的“实战教学课”。
![]()
年近七旬的涉案老人独自赡养97岁母亲,退休金需同时覆盖医疗护理与基本生计,经济压力下急于通过贷款纾困,却因不符合常规贷款条件屡屡受挫。不法分子趁机以“走账赚积分、提升信用”为诱饵,诱导老人出借3张银行卡,这些卡片最终沦为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的工具,涉案金额达7万余元。
庭审中,检察官围绕老年群体经济脆弱性、金融认知盲区、帮信犯罪法律边界等核心问题深度释法,精准填补了志愿者在新型涉老风险防范领域的知识空白。
“这起案件暴露了‘老养老’家庭的求助渠道缺失与风险防范短板,我们的服务既要化解已发纠纷,更要前置风险防线。”参与观摩的志愿者坦言,此次庭审让大家对涉老维权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
白皮书转化“服务手册”
拓展维权协作网络维度
![]()
如果说庭审观摩实现了“单点突破”,静安区人民法院的座谈交流则构建起“系统服务”框架。活动紧扣上海市老龄委2025年度敬老节“法治护老”主题,法院发布的《2021—2025年涉老监护案件审判白皮书》及《静安法院监护申请流程指南》,被项目组快速转化为标准化服务手册核心内容。
![]()
数据显示
近五年静安法院受理的2002件涉老监护案件中,“老养老”“老养残”占比超六成,80岁以上被申请人达38%,经济压力引发的监护权纠纷、监护人履职缺位等问题,与检察庭审案例形成鲜明呼应。
这场检法联动活动,不仅拓展了志愿者的协作网络,更推动“银发盾牌”项目跳出单一社区服务维度,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以前觉得‘护老’就是追讨被骗款项、调解赡养纠纷,现在明白真正的守护是让老人会避陷阱、有处求助、敢护尊严。”一位资深志愿者的感悟,道出了项目服务理念的深化。
![]()
作为共和新路街道应对老龄化的基层实践样本,“银发盾牌”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司法机关的制度保障与社区服务的贴近性优势深度融合,让专业法治服务走进寻常巷陌。后续,项目组将推动志愿者队伍从“问题解决者”向“能力建设者”转型,培育一批法律知识传播者、风险隐患排查者、多元资源链接者,让“老有所护”从抽象目标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社区实践。
![]()
未来
共和新路街道“银发盾牌”项目将持续以法治为基、以责任为要,不断深化检法联动机制,丰富老年维权服务内涵,在守护银龄幸福的道路上书写更坚实的民生答卷。
记者:罗欣悦
编辑:叶苹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