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寰野寻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在乌当区发现一种锹甲科昆虫新物种,并正式命名为“班氏小刀锹甲”。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标志着贵阳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
锹甲是鞘翅目锹甲科昆虫的统称,其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色或褐色等,多数有光泽,体表坚实,因其鞘翅合拢时形状酷似铁锹,因此得名:锹甲。
![]()
贵州寰野寻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班金帅告诉记者:我们2021年找到了一只小刀锹的母虫,2025年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批幼虫,最终确定该昆虫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可查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物种,是小刀锹属的一种锹甲。”
![]()
锹甲因其生存高度依赖于森林生境质量,常被视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
贵州寰野寻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班金帅介绍道:“这个小刀锹甲它在原森林里面扮演着一个分解者的角色。它的成虫会吸食壳斗科植物的树汁,然后受孕的母虫会把虫卵产到腐朽的树木里面,它会加快这个森林的朽木的分解,分解的土壤就会作为这个森林的一个肥料,对生态循环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的作用。”
![]()
此次在乌当区发现的锹甲新物种,不仅丰富了贵州省的锹甲科昆虫记录,更是体现了乌当区在森林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的显著成效。作为全国首批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区县,近年来,乌当区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新增城市绿地93.2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居全市第一,达到59.99%;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实现“7个100%”。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乌当分局综合科负责人陆亚男表示:“乌当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工作,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同时利用‘522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构建了集监测、预警、防控于一体的生态保护体系,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贵阳市启动全市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工作,以全市88个乡镇、社区为单元,从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4个维度,对全域生物的种类、分布格局、资源丰富度、资源价值、受威胁程度及保护与利用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评价。截至今年9月,通过该项工作共发现物种7691种。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摸清了贵阳市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提出了针对性保护建议,也为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
记者/齐凤麟、朱小明
编辑/蒲爱佳 责编/杨青青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