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荣 2025-11-17 08:19:50
![]()
第三海水浴场海鸥 (来源:信网)
11月11日,山东省第34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主场活动在青岛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通过发放野生动物保护明信片、展示保护成果等多种形式,呼吁公众不猎捕、不贩卖、不食用野生动物。近年来,青岛通过多举措,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画卷,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坚实的城市力量。
全民同心 织密保护网络
野生动物保护不是单一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共同使命。对此,青岛构建“民间机构牵头、政府赋能、全民参与”多元共治格局,让保护力量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胶州湾,青岛市观鸟协会的创新实践颇具成效:组织渔民调整海产品收采时间,巧妙避开鸟类育雏的关键时期,今年的“净滩行动”清理栖息地垃圾1.2吨。该模式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今年9月,城阳区与崂山区先后上演警民联动救助的暖心场景,池鹭、紫背苇鳽等受保护动物在热心市民的及时线索反馈下,通过110报警系统被成功救助。公共科普活动持续点燃市民热情:首届观鸟季即将覆盖胶州湾、大公岛等核心区域,计划招募2000名志愿者,用公众的观测数据填补科研领域的空白。城阳区30余名人大代表与志愿者携手开展“为鸟投食”活动,在食物匮乏的季节里,为迁徙的鸟儿送去生存希望。从出海捕鱼的渔民到校园里的学生,从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到主动担当的企业,不同身份的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让野生动物真正成为城市的家人。
法治为基 筑牢保护屏障
坚实的制度保障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核心支撑。青岛多年来持续完善相关法规,构建起全链条的保护制度体系。早在2005年,《青岛市野生鸟保护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禁止非法猎捕、破坏栖息地等行为,将崂山、大公岛等鸟类重要栖息地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并专门设立爱鸟周,让保护鸟类的意识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青岛相继出台《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法规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珍稀濒危物种95%以上得到保护,为全市的保护工作划定了清晰路径。
作为本次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的主场城市,青岛牵头开展 “平安原野” 专项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构建严密的保护网络,借助大数据巡查与实地摸排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鸟类的违法行为。针对海鸟保护薄弱环节,崂山区人民检察院推出“刑事打击+公益诉讼+生态修复+警示预防”履职新模式,通过深入剖析非法捡拾鸟蛋、破坏繁殖地等典型案例,让法律意识渗透到保护一线。今年以来,已在三大码头累计张贴海报7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200余册,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基层、贴近群众。
科技手段 精准守护生灵
11月3日,斑海豹保育及研究中心在崂山区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将聚焦斑海豹繁育与行为研究,积极推动种群恢复与栖息地保护,参与救助放归工作,用科技力量为海洋生态保护助力。同时,陆生野生动物救助领域同样成果斐然,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研发的黑尾鸥野化训练技术日趋成熟,36只经过系统训练的黑尾鸥已成功回归自然。
保护野生动物既要守住底线,也要精准发力。在崂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专家团队历经30多个月的地毯式调查,实地记录下3081种生物的踪迹,摸清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编制完成《沧溟东海崂山遥万物生》调查成果,为科学开展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中华凤头燕鸥作为极危物种,曾面临生存危机,胶州湾养护观测站通过人工招引技术等技术,数量从零星记录跃升至单日监测142只,占全球总数71%,刷新全球单次观测纪录。科技的深度融入,让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判,为生灵们撑起了一把坚实的“保护伞”。
野生动物的回归,是城市生态质量最直观的试金石,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鲜活名片。青岛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刻内涵。未来,唯有持续筑牢法治根基、强化科技支撑、激活社会力量,才能让更多野生动物在城市中安心繁衍生息,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脉。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王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