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河口 “鸟浪” 刷屏!374 种精灵集结,湿地成全球候鸟天堂

0
分享至

清晨五点半,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滩涂上,一阵细碎的振翅声打破静谧。先是几只东方白鹳展开两米长的翼展划破天际,紧接着,成千上万只花脸鸭、大雁从芦苇荡中腾空而起,数十万只候鸟同步翻飞,形成绵延数公里的 “鸟浪”。



它们时而扶摇直上,如白云翻滚;时而俯冲直下,似黑云压境,翅膀掠过水面的声响与鸟鸣交织,宛如大自然奏响的交响乐章。这震撼人心的一幕,正在 2025 年的黄河口湿地持续上演 —— 随着秋冬候鸟迁徙高峰期的到来,这片黄河与大海相拥的土地,再次成为全球候鸟的 “幸福驿站”,吸引着 374 种鸟类在此休憩、觅食、繁衍,上演着生命与生态的动人传奇。



“从前是我们追着鸟跑,现在是鸟追着保护区安家。” 站在观鸟点的高台上,大汶流管理站高级工程师吴立新举起望远镜,目光追随着一群归巢的东方白鹳,眼角的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时光印记。1989 年,刚毕业的吴立新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与如今截然不同:白茫茫的盐碱地一望无际,稀疏的柽柳在寒风中瑟缩,滩涂上零星的水洼勉强倒映着天空,当时的鸟类名录上,仅有 187 个名字。



“那时候巡护,一整天见不到几只鸟,遇到珍稀物种就像中了彩票。” 吴立新翻出泛黄的记录本,1993 年 4 月 20 日的那一页被反复圈画:“发现 3 只黑嘴鸥,疑似繁殖迹象。” 这行简短的文字,在当时意味着湿地生态的微小转机 —— 黑嘴鸥对栖息地的要求极为苛刻,它们的出现,是这片土地生态复苏的第一个信号。



然而,转机很快被考验取代。1994 年,黄河断流长达 107 天,海水倒灌导致刚萌芽的碱蓬大面积枯死,滩涂盐碱化加剧,黑嘴鸥的巢穴在烈日下裸露成空壳。吴立新还记得,那年夏天他在滩涂上搜寻了整整一周,再也没见到黑嘴鸥的踪迹,“脚下的盐碱地烫得惊人,连芦苇都蔫了,那种绝望感至今难忘。”



彼时的黄河口,不仅面临断流的危机,过度捕捞、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也让湿地生态持续恶化,迁徙的候鸟只能匆匆掠过,鲜少驻足。谁也没想到,三十年后,这里会成为全球鸟类的 “国际机场”,每年有 600 多万只鸟类在此繁衍生息,东方白鹳更是将这里当作了永久的家园。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一场关乎生命的 “补水行动”。2002 年,国家启动黄河调水调沙工程,汩汩清水重新漫入三角洲,干涸的滩涂渐渐恢复生机。“水来的那天,整个滩涂都在‘呼吸’。” 吴立新至今记得,当时他和同事们站在岸边,看着清水漫过盐碱地,原本枯黄的芦苇冒出新芽,鱼虾重新活跃起来,“那种从荒芜到生机的转变,让人热泪盈眶。” 此后,“河 — 陆 — 滩 — 海” 水系连通工程持续推进,湿地面积以每年 10% 的速度扩张,到 2024 年,黄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横跨东亚 — 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全球候鸟迁徙路线,成为候鸟重要的迁徙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生态的改善,让候鸟们用翅膀投下了最真诚的选票。1997 年,吴立新首次观测到东方白鹳在空中盘旋,却始终不愿降落;2003 年,他终于在黄河岸边发现了第一巢东方白鹳的繁殖痕迹,“它们本该在东北繁殖,怎么赖在这里不走了?” 这个疑问,揭开了东方白鹳 “移民” 黄河口的序幕。



为了摸清这群 “远方客人” 的习性,吴立新在泥地里匍匐三小时,用长焦镜头记录下白鹳夫妇轮流孵卵的瞬间;在零下 10℃的寒潮中,他连续三天蹲守,发现东方白鹳竟会捕食黄河口特有的半滑舌鳎。2005 年,当他在记录本上写下 “首次两对东方白鹳孵化 7 只幼鸟” 时,字迹难掩颤抖 —— 这是保护区首次观测到该物种自然孵化成功,输电塔上的七只幼鸟,灰褐色的绒毛在风中抖动,像七团尚未燃尽的火苗,点亮了湿地的希望。



如今,东方白鹳已成为黄河口的 “明星物种”。2025 年,保护区内东方白鹳的繁殖巢数达到 233 个,孵化幼鸟 536 只,再创历年新高,东营也因此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原本的迁徙鸟类,渐渐改变了习性,选择在此越冬。



2021 年冬季,吴立新在冰封的湿地发现 37 只越冬的东方白鹳,打破了该物种 “不越冬” 的固有认知。“它们的翅膀比人类更早读懂这片湿地的复苏。” 吴立新说,如今在黄河口,不仅能看到东方白鹳翩翩起舞,还能邂逅卷羽鹈鹕、大小天鹅、北长尾山雀等众多鸟类,甚至连原本只是迁徙 “过客” 的疣鼻天鹅,也连续两年在此安家繁殖,今年又添了 5 只 “天鹅宝宝”。



候鸟的安心栖息,离不开背后全方位的守护。在黄河口生态监测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湿地的水文、土壤、气象数据,以及鸟类活动的动态影像 —— 这是当地构建的 “天空地海” 一体化监测网络,为 15.3 万公顷的栖息地装上了 “智慧眼睛”。



“以前监测靠脚跑、靠眼观,现在有了科技助力,能全天候掌握鸟类种群动态与栖息地变化。” 中国科学院生态学博士赵亚杰介绍,自 2014 年来到保护区后,她便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监测与智慧化保护工作。如今,保护区内已建设 35 处 5G 网络基站、9 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点,整合接入气象、水文、土壤、海洋等多维度监测数据,实现了从传统巡护到智慧管理的跨越。



赵亚杰记得,2023 年夏季的一场暴雨导致部分滩涂被淹,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查锁定受影响区域,及时疏通排水通道,避免了东方白鹳巢穴被冲毁。“科技让保护更精准、更高效。” 她说,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科研人员还能精准掌握候鸟的迁徙规律、觅食偏好,从而针对性地优化栖息地环境。比如根据黑嘴鸥喜欢在碱蓬滩筑巢的习性,保护区专门开展碱蓬修复工程,如今这里的黑嘴鸥繁殖种群数量已稳定在 1 万余只;为了满足候鸟的觅食需求,当地严格管控捕捞行为,实施生态放流,让湿地的鱼虾资源日益丰富,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 “能量补给”。



除了科技赋能,全民护鸟的氛围也让黄河口成为候鸟的 “安全港湾”。在东营,爱鸟护鸟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当地文旅部门以东方白鹳、勺嘴鹬、大天鹅等鸟类为原型,设计了 “鹳鹳”“小勺”“小雪” 等文创产品,既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也让更多人关注候鸟保护;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们自发组成护鸟队,定期巡查滩涂,劝阻不文明观鸟行为,甚至为受伤的候鸟提供临时救助;学校里开设了生态保护课程,孩子们走进湿地,近距离观察鸟类,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有一次,一位渔民发现受伤的大天鹅后,冒着风浪划船送到保护区,全程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 吴立新说,这样的故事在黄河口每天都在发生,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善意与坚守,为候鸟构筑了一道无形的 “保护网”。



黄河口的生态奇迹,不仅赢得了国内的赞誉,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11 月 15 日,第三届 “沿着黄河遇见海” 黄河口国际观鸟季正式启动,来自俄罗斯、泰国、新西兰等国的观鸟爱好者和生态专家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万鸟翔集的盛景。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由衷赞叹:“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日益凸显全球领导力。黄河入海口令人惊叹的‘鸟浪’奇观提醒着我们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还有我们保护它的共同责任。”



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保护战略高级顾问詹姆斯・菲茨西蒙斯在实地考察后表示,黄河三角洲在全球鸟类保护中占据关键地位,它为沿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鸟类提供了重要支持,“如果翻开中国鸟类图鉴中关于迁徙鸟类的页面,与澳大利亚的相比,你会发现大多数种类都是相同的。” 他强调,中国保护沿海湿地的壮举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东营正在创建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公园,其政府机构、社区、科研院所以及各类组织团结协作的保护模式,为全球现代湿地保护树立了典范。



事实上,黄河口湿地的成功,正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中国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 2200 多个、国际重要湿地 82 处,构建起亚洲最大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 8 亿亩以上。2024 年 7 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山东自然遗产的空白。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批准实施 30 多项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推动通过《昆明宣言》《武汉宣言》,为 “昆明 — 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的达成作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国生态担当。



随着夕阳西下,黄河口的滩涂被染成金红色,归巢的候鸟陆续降落,芦苇荡中传来此起彼伏的鸟鸣。吴立新站在三十年前曾被困的潮沟旁,如今这里已成为候鸟栖息的乐园,潮水温柔地漫过滩涂,滋养着新生的碱蓬。“或许当时救我的不是渔船,而是这片土地对生命的承诺。” 他望着漫天飞鸟,眼中满是感慨。三十多年来,从 187 种鸟类到 374 种,从荒芜盐碱地到 “鸟类国际机场”,黄河口的变迁,是一部生态修复的奋斗史,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



此刻,在黄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新的湿地仍在以每年 2 万亩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就像大地不断书写的生态答卷。明年,还会有更多候鸟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还会有新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而黄河口的故事,也将继续向世界诉说:当人类以敬畏之心守护自然,自然必将以最美的姿态回馈人类。这方湿地孕育的不仅是万千飞鸟,更是生态文明的希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我对“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的理解

我对“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的理解

辇毂
2025-11-17 08:01:31
高市惹祸连锁反应 外务省高官急访华能否挽回?

高市惹祸连锁反应 外务省高官急访华能否挽回?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7 16:17:03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豆腐脑观察局
2025-11-17 06:50:03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这8种东西不能用酒精擦,一擦就坏,再也修复不回来了!

装修秀
2025-11-13 11:50:03
朱孝天遭除名F4「台上哽咽泪崩」!激动拿毛巾掩面 个唱频走音挨酸

朱孝天遭除名F4「台上哽咽泪崩」!激动拿毛巾掩面 个唱频走音挨酸

ETtoday星光云
2025-11-17 13:46:04
正式官宣!CBA争议外援加盟广东宏远,携手徐杰,冲击总冠军

正式官宣!CBA争议外援加盟广东宏远,携手徐杰,冲击总冠军

体坛瞎白话
2025-11-17 08:29:10
不是36万亿而是230万亿?美专家:美国已经破产,美元成“假钞”

不是36万亿而是230万亿?美专家:美国已经破产,美元成“假钞”

凡知
2025-11-15 14:09:09
7国统一战线,美国拍板军火运往台岛,话音刚落,中方在主场反击

7国统一战线,美国拍板军火运往台岛,话音刚落,中方在主场反击

奥字侃剧
2025-11-17 16:53:07
洪晃谈陈凯歌:我跟他恋爱的时候,锅里豆腐炖烂了,他还不敢表白

洪晃谈陈凯歌:我跟他恋爱的时候,锅里豆腐炖烂了,他还不敢表白

不八卦掌门人
2025-11-15 16:51:56
果敢调整!火箭加时逆转魔术,乌杜卡拿掉1人“球权”是关键

果敢调整!火箭加时逆转魔术,乌杜卡拿掉1人“球权”是关键

两只米老鼠
2025-11-17 16:54:41
普京不想再打了,俄军打下来的领土,足够给1亿俄罗斯人一个交待

普京不想再打了,俄军打下来的领土,足够给1亿俄罗斯人一个交待

博览历史
2025-10-27 08:20:12
日本外务省高官已抵京,表情凝重,面对记者提问一言不发

日本外务省高官已抵京,表情凝重,面对记者提问一言不发

极目新闻
2025-11-17 20:15:14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13年河南男子偷情被岳母发现,岳母:想让我保密就答应我一个条件

五元讲堂
2024-09-13 12:47:57
霍尊“复出”!4年前因情感纠纷宣布退圈,前女友涉嫌敲诈勒索

霍尊“复出”!4年前因情感纠纷宣布退圈,前女友涉嫌敲诈勒索

新民周刊
2025-11-17 17:00:04
特斯拉ModelY卖疯了,国产车突然沉默了?40万车为啥卖得比油车好

特斯拉ModelY卖疯了,国产车突然沉默了?40万车为啥卖得比油车好

鱼汤趣视界
2025-11-15 10:58:41
奥巴马捅破真相:美国没整垮中国是因中国人太精明,三十年不犯错

奥巴马捅破真相:美国没整垮中国是因中国人太精明,三十年不犯错

南宫一二
2025-11-16 09:06:12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

两蒋灵柩现状:台湾不想要,亲人懒得管,“台独”分子泼油漆泄愤

老闫侃史
2025-11-01 12:30:03
解放军:日本全境将成为攻击目标,15分钟精准覆盖!这是实战预告

解放军:日本全境将成为攻击目标,15分钟精准覆盖!这是实战预告

沧海旅行家
2025-11-17 14:14:09
拾荒父亲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婚礼叫父亲上台,岳父听到竟直接跪下

拾荒父亲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婚礼叫父亲上台,岳父听到竟直接跪下

今天说故事
2024-09-24 18:07:26
50岁龚琳娜独居深山,房子后面是一片坟地,离婚后养猫为伴不害怕

50岁龚琳娜独居深山,房子后面是一片坟地,离婚后养猫为伴不害怕

疯说时尚
2025-11-13 16:41:48
2025-11-17 21:15:00
度看全球 incentive-icons
度看全球
我是一位热爱旅游的博主,热衷于分享各种旅行的经验和故事。我热衷于探索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文化遗产
3858文章数 10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吉林白城回应"使用地砖铺贴河床":系必要的工程措施

头条要闻

吉林白城回应"使用地砖铺贴河床":系必要的工程措施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数码
亲子
健康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艺术要闻

这雪景,太美了!

数码要闻

小米Poco Pad M1平板参数曝光,有望近期开售

亲子要闻

什么叫溺爱?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