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将镜头对准辽河口湿地,以多组报道聚焦这片“鸟类天堂”,展现候鸟迁徙盛景、湿地生态之美与人工繁育丹顶鹤的动人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辽河口湿地,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目前鸟类种类已增至324种,每年春秋两季,超过上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觅食、繁殖,它们如灵动的飞羽,为广袤的苇海、赤红的滩涂增添了勃勃生机。深秋时节,碱蓬草将滩涂染成一片热烈的红,与金黄的芦苇荡交相辉映,成群的候鸟或翱翔天际,或嬉戏水面,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画卷。
![]()
辽河口湿地美如画。谢刚 摄
这片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候鸟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抵御风暴潮、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的“自然卫士”。丰富的湿地植被与底栖生物,为各类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与栖息场所,维系着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我国东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在辽河口湿地,还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备受瞩目,那就是丹顶鹤。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辽河口湿地为其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而说到丹顶鹤保护,就不得不提被誉为“鹤爸”的市林湿局工作人员赵仕伟。三十三年如一日,赵仕伟坚守在丹顶鹤保护一线,从人工繁育到野化训练,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通过人工繁育,我市在丹顶鹤保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已累计繁育成活丹顶鹤531只。近年来,255只人工繁育的丹顶鹤不断走向野外,充实着大陆种群数量。更令人欣喜的是,丹顶鹤在湿地诞育新生命的喜讯频传,这不仅是丹顶鹤种群繁荣的象征,更是辽河口湿地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市林湿局人工繁育工作为丹顶鹤种群的恢复与壮大筑牢了根基,让仙鹤凌空的美景得以在这片湿地长久延续。
年末,辽河口湿地的生态监测工作也在有序进行。市林湿局工作人员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湿地植被覆盖率稳步提升,水质持续改善,候鸟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加,湿地生态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央视的聚焦让辽河口湿地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野,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盘锦在生态保护上的努力与成就。央视镜头里的画面,是我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来源:辽河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