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最火的甜品是……
冰糖葫芦!
![]()
如今南京最火的糖葫芦
每天都有超百人现场排队
买一串红彤彤的糖葫芦
咬开甜甜脆脆的壳子
感受酸甜清爽的果味涌上舌尖
味觉和心灵
似乎都得到了抚慰
冰糖葫芦起源于南方
要说冰糖葫芦是突然火的,其实并不恰当。
每年一到秋冬季节,它就是街头商铺里的常客。
它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太长太长,以至于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段关于冰糖葫芦的故事。
![]()
那冰糖葫芦本身的故事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相传,冰糖葫芦起源于南宋绍熙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
说彼时宋光宗最宠爱的一位贵妃得了怪病,主要症状是茶饭不思,时间长了就面黄肌瘦。
宫里的御医不敢马虎,可贵重药品流水一般下去,贵妃的病都没什么起色。
御医没办法,皇帝也焦虑,最后只得从民间求医。
别说,神医还真在民间。一位江湖郎中给贵妃诊脉后,开了个药方:用山楂和冰糖一起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这怪病一定能好。
贵妃吃了这山楂药,病果然好了。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把处理好的山楂串起来卖,冰糖葫芦由此诞生。
![]()
这传说多少有点依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止泻痢、降脂醒神功效。
想来这位南宋贵妃的“病”,很有可能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引起的消化不良。
从山楂开始的甜蜜,自800多年前起,逐渐进化成了糖浆裹一切。
如今有奶皮子冰糖葫芦、冰糖草莓、冰糖番茄、冰糖橘子,以至于更为猎奇的冰糖大葱、冰糖辣椒……
![]()
其实,这样的冰糖葫芦“爆改”也是咱们老祖宗玩过的。
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说:“冰糖葫卢乃用竹签,贯以葡萄、山药豆、海棠果、山里红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凉。”
而根据《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风俗史》里的记载,清末南京也有吃糖葫芦的习俗。
不知道当时的南京人,会不会也吃着各种花样的糖葫芦呢?
![]()
“冰糖葫芦第一村”在江苏
一串串冰糖葫芦,不仅是冬日舌尖的甜蜜。在江苏邳州市四王村,还成就了许多人的甜蜜生活。
四王村被誉为“冰糖葫芦第一村”,全国近7成的冰糖葫芦都和这里有关。
走进村里,冰糖葫芦是绝对的主角。村史馆、冰糖葫芦文化馆、冰糖葫芦展厅、山楂交易市场、广场上叫卖冰糖葫芦的雕像……各种和冰糖葫芦相关的文化元素遍布全村。
![]()
邳州市四王村村头“冰糖葫芦第一村”牌
这个冰糖葫芦第一村的故事,还得从清光绪年间说起。
相传,光绪年间,四王村臧氏先祖臧春堂在北京打工时,学到了制作冰糖葫芦的手艺后返回家乡,传授后人发家致富,至今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
在臧氏的带动下,村里人也大多靠着冰糖葫芦走出小村,“买全国卖全国,一把红伞走天下”。
“红伞”是什么?村民们笑着解释:“插满冰糖葫芦的把子,远远一看就像把红伞。”
老人们总是回忆,正是这把“红伞”,让四王村这个苏北小村庄从名不见经传到声名远扬。
![]()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四王村的村民们扛着糖葫芦把子,走遍大江南北。西到乌鲁木齐,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口……冰糖葫芦的销售版图不断扩大,四王村糖葫芦也渐渐小有名气,有的地方还将“四王糖球”当作著名小吃。
早年每到9月中旬,村里会有1000多人扛着糖葫芦把子外出闯荡,直到次年3月份左右才陆续返乡。
如今,村里90%的村民都在从事和冰糖葫芦相关的产业。
在老手艺之外,四王村的冰糖葫芦也有“上新”。自动清洗设备、智能温控炉、恒温冷藏车间、冷链物流运输等现代设施设备,让冰糖葫芦的制作变得智能化起来。
销售方式也不仅有传统的“一把红伞”,还加上了网上直播带货。让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尝到“冰糖葫芦第一村”的冰糖葫芦。
一串糖葫芦,从八百年前的南宋皇宫“走”到今天的邳州村庄,从走街串巷的一把红伞“走”到手机里的网络直播间,这段甜蜜的故事依然在延续。
![]()
你有哪些和糖葫芦有关的故事?
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张文颖 郑文静
图 | 现代快报资料图 部分图片由四王村提供
视频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马晶晶 张晓培 郑文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