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在信息技术飞速迭代、民众医疗需求持续升级的当下,如何通过多领域创新破解医疗服务痛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医疗行业亟待探索的课题。近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侯铁英在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书记来了》栏目时提到,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力量,需主动拥抱变革,以创新突破发展瓶颈,方能为大众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守护。
智慧医院建设:锚定四大要点,扎根区域建特色体系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明确将“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列为重点任务,为医院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侯铁英介绍说,南山区人民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中,始终以“创新、智慧、服务、安全”为四大着力点,构建区域特色智慧医疗体系——医院借力深圳南山的区域科技优势,联合高校实验室攻关AI辅助诊断、智能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实现医疗与区域创新同频共振;打通院内20余个系统数据壁垒,整合构建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库,让医疗数据高效流转、支撑诊疗决策;聚焦辖区常住人口健康需求,将用户体验融入就医全流程,从优化掌上医院到推进适老化改造,兼顾效率与温度;构建网络安全三级等保体系,采用区块链技术加密数据隐私,筑牢数字医疗安全防线。
“医院将持续以智慧提效能、以安全守底线、以服务聚民心、以创新开新局,打造‘患者满意、医护便捷、管理高效’的智慧医院模式。” 侯铁英说。
科技赋能医疗:探索三条路径,激活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结合实践,侯铁英从三方面阐述科技创新与医疗健康的融合路径——
在技术与需求融合层面,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落地新技术:AI辅助诊断系统将影像诊断准确率从85%提升至97%-98%,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大数据临床路径优化模型减少无效检查、降低医疗成本;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技术为疑难重症患者定制精准方案,实现“看病更准、治病更快、服务更暖”。
在创新生态与普惠价值协同层面,医院构建“临床需求—科研攻关—转化应用”闭环:联合高校研发多组学肿瘤早筛模型,提升早期癌症检出率;开发轻量化AI辅助诊断平台,为基层医生提供三甲医院级诊断支持;将门诊预约、检查提醒等流程线上化,把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利用运营大数据优化药品耗材配置,实现提质降本双赢。
在助推健康公平层面,医院推动“技术、数据、人才”三下沉:借助5G远程手术、移动ICU,将三甲诊疗能力延伸至偏远地区;打通与社区公卫机构信息壁垒,实现慢性病“防、治、管”一体化;依托云课堂远程带教培养基层医生,让科技创新惠及更多群众。
提升就医体验:聚焦急难愁盼,建全周期保障
就医体验直接关系到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也是公立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体现。据侯铁英介绍,近年来,南山区人民医院始终将患者体验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 “硬标尺”,从细节入手,切实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各类难题。
在人文关怀方面,医院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满足”:门诊大厅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咨询、投诉、便民设备借用等功能;儿科候诊区增游乐角,母婴室升级为“私密温馨仓”;建立全周期随访机制,通过APP结合智能穿戴设备跟踪出院患者健康数据,主动干预异常指标,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后者达96.8%;开通“马上办”通道,公布科主任、护士长电话,推动投诉“不出科”,还组建含患者家属、社区工作者的体验官团队,让流程改进贴合群众需求。
在长效保障方面,医院构建“制度+生态”双轮驱动体系:将候诊时间、检查完成率、患者满意度等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医护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设立“体验创新奖”,2024年以来采纳急诊智能分诊、床旁结算等20余项优化方案;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互联网医院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基层首诊、重症转院、康复回社区”,开通处方就近取药服务,解决“取药远”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