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爆出个让人警惕的消息:全球每年精炼铜需求大概3000万吨,美国自己只消耗200万吨左右,占比刚够7%,但它手里攥着的全球显性铜库存却高达30-35万吨,占比直接冲到40%-50%!这就好比一个人只吃7碗饭,却囤了4碗在自家冰箱,让其他要吃93碗饭的人只能分剩下的6碗,这种畸形分布背后,藏着美国的战略算盘和全球资源博弈的暗潮。
![]()
可能有人觉得“囤点资源而已”,但这事儿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操作,而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铜资源虹吸战”。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的铜库存不是政府直接砸钱买的,而是靠“市场套利+政策引导”硬生生吸来的。今年以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铜价格和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国际铜价一直有差价,加上美国政府放出要对铜进口加税的风声,贸易商们发现把铜运到美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既不用担心政策风险,还能吃差价,于是全球铜材源源不断涌向美国,巴尔的摩、盐湖城的交割仓库都堆不下了,形成了覆盖东西部的储备网络。
更关键的是政策层面的推波助澜。就在11月初,美国刚更新的2025年关键矿产清单里,铜首次被正式纳入,和铀、银这些战略物资并列,这意味着铜已经被美国定义为“维系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石”。要知道铜可不是普通金属,新能源汽车每辆要用28公斤铜,是传统车的4倍;光伏发电每GW得耗5000吨铜,风电每GW也得3800吨,更别说雷达系统、核潜艇这些军工装备,每套都得用好几吨高纯度铜。美国这是提前锁定“新能源时代的硬通货”,为自己的500吉瓦非化石燃料发电目标和电网改造计划铺路呢。
![]()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直白:未来十年全球铜需求预计要涨70%,而铜矿供应却越来越紧张,印尼、智利的主要铜矿频繁出问题,新增产能还老延迟。美国自己铜的自给率才55%,45%都靠进口,它怕未来供应链断了,耽误新能源转型和军备扩张,所以干脆先下手为强。更鸡贼的是,它不用花财政资金搞官方储备,全靠贸易商和企业的商业库存“锁定”资源,这些铜因为套利空间被长期留在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战略储备”,除非价格出现颠覆性反转,否则根本流不出来。
这波操作已经开始影响全球市场了。欧洲最大铜生产商奥鲁比斯最近直接把2026年对美交割铜的溢价上调38%,创下每吨比国际基准价高315美元的纪录,直言“美国市场需求太旺,供应紧张”。而另一边,消耗全球93%铜的其他地区,库存占比还不到6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了50%以上的需求,却有78%依赖进口,现在美国这么一囤,全球铜供应链的脆弱性直接拉满,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越来越大。
在我看来,美国这招“市场造储备”确实高明,但本质上是在加剧全球资源博弈。它表面上喊着“降低进口依赖”,实际上却靠政策预期虹吸全球资源,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供应风险上。而且这种囤积治标不治本,美国铜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冶炼产能不足,不是缺库存,就算囤再多铜,本土产能跟不上,长期还是得依赖进口。更关键的是,这会倒逼其他国家也加入资源储备战,原本就紧张的全球铜矿资源,只会变得更抢手。
你觉得美国能一直靠这种方式锁定铜资源吗?全球铜价会不会因为这场“囤积战”持续上涨?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官媒信息来源:
1. 界面新闻+2025年11月11日+《首次纳入铜、冶金煤、磷酸盐,美国关键矿产清单再扩容意欲何为?》
2. 新华网+2025年10月15日+《全球精炼铜:8月过剩25.65万吨,1-8月过剩184.36万吨》
3. 长江有色金属网+2025年10月22日+《十年剧变:超级买家“中国”退潮,美印强势“接棒”重新定义全球铜市场的供需版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