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忌假——无情之景,是为“假景”
1、唐宋例(真):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立论: 花鸟本无情,诗人以己度物,因家国之痛,觉花亦溅泪、鸟亦惊心。此情此景,高度统一,情感穿透纸背,其“真”令人动容。
2、当今例(假):
某作《秋日感怀》:“西风萧瑟又逢秋,冷雨敲窗万古愁。”
批: “西风”、“冷雨”乃套路意象,“万古愁”更是滥情。作者未必真有大悲,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情景剥离,如塑料盆景,有形态而无生机。
![]()
二、忌大——无根之志,是为“大话”
1、唐宋例(实):
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立论: 胸怀天下之势,却从“故乡水”这一细微处落笔。以“怜”字将磅礴旅程与缱绻乡思融为一体,宏大叙事因具体而亲切,故能成立。
2、当今例(大):
某作《咏怀》:“盛世宏图展未休,复兴伟业冠全球。”
批: 全篇皆是“宏图”、“伟业”、“冠全球”等口号式词汇,看似雄壮,实则内里空空。无具体事件、无个人体验、无真情实感,沦为时代标语的韵文版。
![]()
三、忌空——无意之象,是为“空壳”
1、唐宋例(厚):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立论: 诗中意象(巴山、夜雨、秋池、西窗烛)并非简单罗列,而是被“共剪”、“却话”这一跨越时空的想象紧密勾连,形成一个回环往复、情感充盈的立体空间。每一个意象都饱含思念的重量。
2、当今例(空):
某作《山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影摇空寂,花香满小楼。”(后两句为仿写)
批: 此诗看似意象典雅,实则只是将王维等前人的经典意象(明月、清泉、松、竹)进行机械堆砌。有景无情,有意无境,如同拼贴画,徒具其形,未注入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灵魂,故显得“空”。
![]()
因此,诗之生命,在于 “具体的真实” 与 “独特的体验”。
反假, 则需如杜甫,让景物成为情感的导体,而非装饰。
反大, 则需如李白,将宏大寄托于一个有温度的细节。
反空, 则需如李商隐,让意象在情感的磁场中相互关联,生出新意。
今人作诗,若只知套用唐宋词汇而失其精神,纵合平仄,亦不过是一具精致的“语言木乃伊”罢了。(撰稿/昊龙)
![]()
编辑:鸿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