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实习生 刘心怡
通讯员 蔡璐逊
11月15日上午,武汉爱莎学校“2025爱莎日”之核心活动——“武汉爱莎学生科创成果交流会暨科创教育圆桌论坛”在武汉爱莎国际教育园区成功举办。活动以“创新火种·领航未来”为主题,汇聚教育界专家学者、政府领导、行业精英及在校师生家长,通过学生项目展演、平台揭牌与圆桌论坛等方式,全面展现武汉爱莎在科创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成果。
![]()
![]()
![]()
![]()
![]()
![]()
学生展演:
年轻思维解决真实问题
科创项目凸显社会关怀
首先来自武汉爱莎文华高中学生的四个科创项目展演,聚焦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生动诠释了“从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爱莎创新教育理念。
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体验中汲取灵感,将探索的目光投向能源、健康、交通、应急救援等社会前沿领域:有同学观察到清洁能源的运维痛点,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光伏板的可跨越式清洁机器人》;有同学关注到青少年脊柱健康的普遍问题,研发出《智能脊柱矫正支具》;还有同学则着眼于特殊场景的应急处理,提出了《用于远程修复的无人机式3D打印机》的解决方案。
其中,《一种带储物结构的微型飞行汽车》创新作品在上月,从全市277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届武汉创新方法大赛社会组金奖。作为项目主创的高二王同学说:“我从小就是遥控赛车爱好者,正是这份持续多年的热爱,驱使我不断探索,设计出这款能飞的微型汽车,后面我还将在自动驾驶算法和结构方面继续优化。”
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技术集成能力,更体现了爱莎学子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面向未来的创新潜力。同学们的精彩呈现,赢得了现场嘉宾的广泛赞誉,成为爱莎科创教育成果最生动的注脚。
![]()
![]()
![]()
![]()
![]()
平台升级:
少年科学院与MIT FabLab揭牌
构建“大脑+双手”创新体系
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官方认证的“武汉爱莎FabLab实验室”与武汉爱莎“少年科学院”同时揭牌,二者将共同构筑起爱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高地。
![]()
武汉爱莎FabLab实验室是华中地区首个获MIT(麻省理工学院)全球认证的K12实验室。依托这一全球创新教育网络,爱莎以IB+STEAM融合课程体系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开放多元的学习场域,通过3D打印、智能机械、AI编程等实践课程,让学习从文本走向实践,从课堂延展至未来。
武汉爱莎少年科学院则致力于系统化培养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具有非凡潜力的学生,通过个性化成长路径设计,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专业化发展平台。
圆桌论坛:院士专家聚焦“科学教育的未来之路”
在圆桌论坛环节,俄罗斯工程院院士、SME Fellow、武汉理工大学首任校长周祖德院士,湖北省生涯教育研究会会长、湖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金元,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光模块首席科学家初元量先生,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徐栋博士,爱莎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 Paul Bawden等五位嘉宾,围绕“科学教育的未来之路”展开深度对话。
![]()
专家们从学术前沿、产业需求、政策规划、国际合作等多维度,探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跨学科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以及创新素养培育等核心议题。思想的碰撞为未来科学教育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和宝贵的思路。
武汉爱莎学校总园区长贾茜博士强调,面对AI时代,爱莎学校构建了从小学到高中贯通的系统性STEAM与项目式学习PBL课程体系。同时,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学校于2024年初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培中心”,针对在数理、计算机、艺术、体育等领域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设计个性化成长路径,目前已取得扎实成果,例如去年孙同学荣获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数学全球银奖,今年又有同学进入决赛。今年,学校将依托新成立的“少年科学院”,进一步打造跨学科、开放式、项目驱动的创新素养培育生态,为孩子们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
本次科创活动不仅是一场爱莎学生科创成果的展示会,更是一次关于科学教育的思想交流会。它充分展现了武汉爱莎在营造创新生态、培育未来人才方面的前瞻性与行动力。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