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几天,日本防卫省的一个动作,可以说是“演都不演了”。
他们公开了一款新型远程反舰导弹的宣传视频,然而视频中最扎眼的,不是导弹本身,而是那个“靶子”——它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刻了中国海军054B型导弹护卫舰的模型。
把中国的“明星战舰”拿来当“假想敌”公开展示,这种近乎“点名”的挑衅,在日本以往的宣传中是极其罕见的。
这枚被寄予厚望的导弹,到底是什么来头?日本又想借此传递什么信号?
![]()
1500公里!日本的“长矛”
这件新武器S 由日本川崎重工研制,项目代号“岛屿防卫用新型对舰诱导弹”。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为“离岛作战”准备的。
它最大的噱头是射程,据日本媒体披露,这枚导弹的射程将达到1500公里,甚至更远。这意味着它比日本现役的12式改进型岸舰导弹,射程还要多出1.5倍。
![]()
为了实现这个“超长待机”,川崎重工给它配了一颗“小心脏”——专门研制的“小型涡扇发动机”,主打一个“省油”,为的就是飞得够远。
1500公里这个距离意味着日本试图从一个“自卫”角色,转变为一个“可反击”的角色,这不就是外界一直说的“日本版战斧”巡航导弹吗?
![]()
一个“致命”的缺陷
射程1500公里听着很吓人,但是在2025年的今天,现代海战,光“飞得远”就够了吗?
仔细扒一扒它的设计细节,会发现几个“致命”的缺陷。
它是一款亚音速巡航导弹,在各国高超声速武器满天飞的时代,还在搞“亚音速”,突防能力可想而知。
![]()
从公开的构型看,它为了保证发动机进气,在机腹搞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进气道。这在雷达屏幕上,就是一个“灯塔”。
再看它的导引头,为了同时塞进雷达和红外探测窗口,头部出现了一个突兀的“台阶”结构。
![]()
这款导弹的“短板”非常明显,它就像一个“长跑冠军”,射程惊人,但速度太慢,嗓门(不隐身)太大。
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战场上,一个又慢又“亮”的目标,哪怕它能飞1500公里,它有多大几率能“跑完全程”,不被中途拦截呢?
![]()
“靶子”背后的真实算盘
这就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既然导弹本身“槽点”这么多,日本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拿054B当靶子来宣传?这里面至少有两层算盘。
第一层算盘是政治作秀,“点名”054B。这是一种“信号”,054B型护卫舰,是我们海军近海反舰护卫力量的代表作。
![]()
日本故意将其作为假想目标,就是在明确告诉外界:我的防卫思路,已经从“模糊”转向“明确”。
这几年从美日“利刃”演习首次将中国列为“假想对手”,到防卫省构想图里出现“辽宁舰”的身影,再到这次的054B“靶船”,日本的“假想敌”构思已经不加掩饰。
![]()
第二层算盘是“练兵”比“武器”更重要。日本真的指望这枚“亚音速慢车”来改变战局吗?他们真正的目标,是通过这个项目,拉动国内的军工产业链。
川崎重工通过这个项目,练的是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三折叠机翼技术、远程巡航导弹的制导技术。
![]()
日本在借这个项目,培育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第二梯队”,打破过去对美国武器体系的依赖。
这枚导弹是不是“神器”不重要,重要的是,川崎重工借此掌握了“神功”的“心法”,这才是日本从“自卫”向“可反击”迈进的最危险一步。
![]()
小结
日本的这款新导弹,看似“射程惊人”,但亚音速、不隐身的“胎里病”,决定了它的实战价值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它公开拿054B当“靶子”,这是一种极度明确的战略信号。
更重要的是,日本正在通过这个项目,补齐自己军工产业链的短板,试图在未来拥有独立自主的“反击能力”。
对我们而言,既要看到对方“武器”的弱点,更要看清对方“布局”的野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