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尹明亮
近年来,山东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一日千里,在读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在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决策部署的过程中,山东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下一步该怎么走?
11月14日,在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的召集下,山东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齐聚山东财经大学。
会上,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它也将承载起进一步拓宽山东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路径、帮助山东高等教育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
![]()
山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268个
“近年来,山东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在会议致辞中,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处处长王夫海盘点着山东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家底。
目前,山东高校中的国际学生有1.8万人,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25个,孔子课堂48个、中文工坊10个,职业院校携手大型企业组团出海建设班·墨学院38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山东高校中,共与21个国家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68个。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遍地开花,也成为山东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从数量上来说,山东高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比较多的,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在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韧看来,虽然近几年本科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新增项目渐趋平稳,但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增加的数量却一直比较多,它们也正成为山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推动职教出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也正不断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吸收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形式。”刘韧说。
提质是国际合作的必走之路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是目标,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它不仅是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更是通过开放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全球产业链,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主旨报告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吴雪萍的一番话引起了很多人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思考。
当各种各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交流项目遍地开花之时?办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提升办学的质量?这也成为所有从业者都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为了扩大教育机会还是弥补学校学科发展前沿的空白?”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看来,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面,他也在报告中介绍着中外合作办学提升的方向和路径。
对于众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山东高校来说,专家们的观点也与他们的想法产生了共鸣。
当专家在台上作报告之时,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办公室主任陈志勇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做着笔记,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2020年开始招生,他们算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后来者,但学校对目前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期待却颇高。
“一个是学校的优势专业,面临着人工智能时代专业转型的挑战,另一个是学校当下正在着力发展的专业群,这两个分别与韩国本科高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承载着学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专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重要使命。”陈志勇说。
“中外合作办学如今是国际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当下的发展来看,提升办学质量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对本科院校来说,需要进一步提高合作院校的水平,而对专科院校来说,提高现有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则是当务之急。”
在刘韧看来,提升国际教育与合作的质量已非常紧迫,而对这一目标的共同追求也正是会议能把省内高校聚在一起的原因。
![]()
高校国际化要有组织、有体系、有合力
“学校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最早的高职学院之一,走过十几年后,也在合作中拓宽了学校国际交流的界限。”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昊龙介绍,提质与增效是学校目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两个主要原则,为此,学校还今年主动结束了两个合作项目。
“通过拓展对外合作朋友圈,学校如今也有了选择更优质合作伙伴的底气。”在张昊龙看来,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也为高校抱团拓展对外合作的空间、提升合作质量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支撑。
会上,作为会议承办单位的山东财经大学也成为工委会的依托和办公单位,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彭红枫表示,山东财经大学始终将教育国际化视为驱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关键。彭红枫也期待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在推动山东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国际化方面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彭红枫的期待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它的成立被很多人视为推动山东高校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建设世界教育中心贡献力量的重要举措。
“随着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国际化正在成为制约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部分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碎片化、同质化的倾向,缺乏战略统筹。”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宋承祥在致辞中表示。
在他看来,作为研究会的专门委员会,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既是服务会员的具体实施者,更是凝聚全省智慧,共同探索具有山东特色、时代特征、智能特点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推动全省高校国际化协同发展的枢纽引擎。
“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有组织、有体系、有合力的新阶段。”宋承祥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