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作为知名企业家,多年前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常常引发关注。他在2018年指出,房产主要用于居住,中国房价长期偏高,预计几年内行业可能经历重大调整,建议投资需谨慎。这种观点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似乎正逐步显现出其前瞻性。
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城镇家庭住房自有比例保持在96%左右,平均每户持有1.5套房产,其中二套及以上占比约41.5%。这些家庭在市场变化中,可能需要面对一些具体挑战,但整体调控方向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
回顾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末起步以来,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住房需求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升,让房产成为许多人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进入2010年代,投资氛围浓厚,部分家庭通过购置多套房产实现财富积累。
到2020年,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已达较高水平,这种格局反映出过去房价稳步上行的市场环境。全球经济复杂背景下,中国坚持稳增长策略,房地产政策注重供给与需求平衡,避免过度投机。
![]()
相比国际市场,中国调控更注重精准,避免剧烈波动,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与早期相比,体现了政策在维护稳定的同时,促进资源公平分配。
李嘉诚的预言强调房价脱离居住本质,容易引发投机风险。现在观察,市场变化与之相符。调控加强后,房价趋于理性,部分城市出现回落。针对持有二套以上房产的41.5%城镇家庭,未来可能遇到房产变现困难、偿债负担加重以及持有费用上升等考验。
![]()
房产变现难题首先体现在供给端变化上。政策限制土地供应和融资渠道,导致新房入市减少,二手房挂牌量增多。过去房价上涨期,出售房产容易获利,现在买家观望情绪较强。以环京区域为例,2014年均价刚超万元,2017年升至3.5万元,当时买家预期继续上扬,结果2025年挂牌成交周期延长至平均6个月以上。
这种转变源于调控抑制炒作,推动市场从价格驱动向价值导向转型。土地出让方式从竞价转向竞品质,2023年后土地成交从2022年低谷回升15%,但优质地块集中一线城市,中小城市库存压力较大。
![]()
2025年一季度,二手房成交同比下降21%,到三季度,通过“以价换量”策略,成交环比改善,但整体低位运行。持有者需评估区位因素,一线城市核心区房产流动性较好,二三线郊区则买家稀缺。
政策推进中,2023年“认房不认贷”优化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刺激刚需入市,但对多套房持有者影响有限,他们的房产往往非核心需求,挂牌价需下调10-15%才能吸引买家。
![]()
相比2010年代投资高峰,这种进步在于市场更理性,减少泡沫风险,但不同在于调控从限购转向供给侧改革,2025年保障房供给增加20%,分流租赁需求,进一步压低二手房租金回报率从3%降至2%。
政府通过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2025年上半年已改造500万平方米,旧房翻新后价值提升,但多套房家庭需投入资金维护,否则变现更难。这反映出市场在调整中优化结构,鼓励高效利用资源。
![]()
偿债负担加重源于房价下行趋势下资产价值缩水,结合经济周期波动,月供压力增大。过去借贷宽松时期,许多人杠杆购房,现在审批趋严。2025年数据显示,房贷利率从2023年的4.5%降至4%,但抵押价值与挂牌价比例从85%降至78%。
202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长5.4%,但房地产相关行业就业波动,部分持有者月供占收入比达40%。央行2025年注入3000亿元保障房再贷款,支持存量房转化租赁,间接缓解持有者压力。
![]()
持有费用上升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扩大密切相关,租赁市场租金趋降,未来税收机制引入将抬高成本。过去空置房产负担低,现在鼓励资源利用。2025年租金回报率约2%,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市场从投资主导向租赁并重转型,2025年保障房开工超1000万套,租金比市场低20%。
2025年房产税试点扩展到杭州、深圳,免税门槛调整,人均60平方米以下免征,但多套房超标部分税率0.6%。到2025年上半年,试点城市税收收入增长12%,持有者成本增加5%。通过绿色改造,2025年节能住房标准升级,符合者可减税10%,但多套房家庭需投入改造资金。
![]()
市场从2022年调整延续到2025年,销售面积同比降14%,但政策发力下,三季度房价环比降幅收窄。目前,城镇化率67%,多套房比例降至约38%,库存消化周期缩短至10个月。一线城市房价企稳,销售回暖,整体韧性增强,支持经济均衡。
这些变化虽带来挑战,但也为城镇家庭提供优化资产配置的机会。通过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正向可持续方向演进,居住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