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
小春活脱是春时,霜熟风酣日上迟。
晚蝶频移猎残蕊,惊禽冲过倒垂枝。
暂闲何似长闲好,无事非关了事痴。
三径一筇人不见,假山以外菊花知。——宋 杨万里《冬暖》
据《三辅决录》记载,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乡,在园中开辟出三条小路,只与品德高尚的求仲和羊仲交往游憩。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辛弃疾亦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之句。
绍熙二年八月,六十五岁的杨万里因病提举万寿宫,同年八月致仕,重归家乡吉水,结束了近四十年的仕宦生涯,也开启了三径初成的隐居生活。
第二年初春,他便在屋舍的东面随缘就势地辟出了一方小小的园圃,不仅在里面构筑了小巧的亭台轩榭,栽种了松竹梅菊,还开辟了三条小路。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初冬十月,可时节虽已入冬,霜浓风烈,太阳升起的也较迟,但那温暖的天气分明就是春天的样子。
傍晚时分,小园里,蝴蝶还频繁地翩跹飞舞,忙着去寻觅那残存的花蕊,一只受惊的鸟儿猛地冲过,将倒垂的树枝都撞得晃动起来。
夕阳下,诗人持着一根筇竹杖,慢慢行走在小园中,他很享受这份恬淡闲适的退休生活,并未从此不再过问世事而惬意抒怀。
只是,知音少,他这个隐居之处,很少有志同道合的友人至此,这个温暖的冬日,持杖漫步在园中的小径上,与其相看两不厌的,只有假山外的菊花……
![]()
暖景变严冬,谁知造化功?
少留萱草绿,探借海棠红。
筑路横塘北,疏泉小岭东。
欣然得佳处,忘却岁将穷。——宋 陆游《冬暖园中萱草蓊然海棠亦著花可爱作路浚井皆》
陆游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山阴老家,三山脚下,镜湖之畔,有他的田园屋舍,可供游赏的园林景观。
他诗中的小园既是园林中的一处,这年的冬天天气较为暖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温暖的景致,一点也不像冬天的样子。
你看,萱草还保持着茂盛翠绿的姿态,本该春天盛开的海棠,彼时也绽开了艳丽的花朵,陆游甚是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之功。
而且,为了更好地欣赏园中的美景,和改善园中的环境,陆游又在横塘的北面修了一条小路,还疏浚了小岭西面的清泉。
彼时的他满心欢喜,完全沉醉在这冬日小园的美好精致中了,一时间忘了荣辱得失,也忘了这一年又快要走到尽头了……
本该是寒风凛冽的季节,却因为气候温暖,园中的植物开始了也如春天般的生长,诗人也心情大好,修路疏井,投入到这生机盎然的氛围中
只是,在这冬日暖阳里,壮志未酬的遗憾,还是若有若无地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因为,陆游从未真正放下收复之志……
![]()
席帘纸阁护香浓,说有谈空爱烛红。
高飣膻根浇杏酪,旋融雪汁煮松风。
康年气象冬三白,浮世功名酒一中。
无事闭门渠易得,何人蹑屐响墙东。——宋 范成大《雪寒围炉小集》
如若不是父亲的好友苦心相劝,范成大是不会走入仕之路的,宦海浮沉三十余载,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故乡石湖。
60岁那年,因风眩之症五次请求致仕,得以回归石湖庄园,在此度过了长达十余年闲适而优裕的退休生活。
他是性情中人,也喜欢热闹,朋友们常常前来拜访,一住就是多时,姜夔、杨万里、陆游等都曾是他的座上宾。
那个冬天很冷,天寒地冻,又接连下了三场大雪,虽然不能出去游玩,但瑞雪兆丰年,可想到明年的风调雨顺,内心又是欢喜的。
一个冬夜,好友们用席帘和纸糊的阁子围起一方温暖的小天地,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话题或务实或空灵。
而那摇曳的烛火红光,更是为这氛围增添了几分暖意,桌上摆放着高高的肉食佳肴,大家边吃边往上面浇淋着香甜的杏酪。
还有人取来刚刚融化的雪水,用它来烹煮茶叶,炉火旺盛,茶叶在沸水中翻滚,那声音就像松涛在风中呼啸。
寒夜客来茶当酒。虽然这世间纷繁浮躁,但像这样闲来无事,关起门来享受这份宁静惬意,其实并不难。
夜已深,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还会有谁穿着木屐,踏着积雪,在墙东边发出声响,前来加入大家这围炉小聚呢?
这个冬夜,虽然窗外很冷,但室内却暖意融融,只因为有挚友相伴,围炉夜话,诗酒唱和,平凡的日子,就很温馨惬意。
![]()
参考资料:
《全宋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