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陆游在成都奋斗的日子
王旻轩
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即公元1125年11月13日),南宋伟大诗人陆游出生了,在他85年的人生历程中,有8年最富激情的时光是在蜀地度过的。2025年11月13日是陆游诞辰900周年纪念日,剑影映着栈道霜,酒香漫过锦官城,让我们一起回顾陆游的蜀地岁月。
陆游终其一生,看到的都是国家的不完整。渴望收复中原,耿耿不忘在南郑“铁马冰河”的岁月,成都成了他安放志向最近的地方。
在蜀八年(1170—1178),蜀道穿行,矢志平虏,但是犹如镜花水月;“冷官无一事”,自号“放翁”,但是志向犹在,至死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他饮酒赋诗、游山乐水,品梅菊、吊贤哲,虽把“情”寄于巴山蜀水,抒发的依然是收复山河之志。
据粗略统计,陆游现存诗作9000余首,在蜀所作达867首,几乎囊括了成都的山山水水、楼台亭榭、寺庙道观。
成都因有一“放翁”,而文脉厚植,千年流芳。
![]()
崇州市陆游广场的陆游像( 图源:史志崇州)
生逢乱世,少有诗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伟大总孕育在激情和苦难中。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陆游出生了。那一年,新崛起的金联宋灭掉了宿敌辽。
在联宋伐辽时,金国看到宋朝军队战斗力的不堪、朝廷的腐败及染指中原的可能。昔日的盟友瞬间转换为“狩猎”者。战争逼近正为宿敌消失而喜的大宋。太原、燕山硝烟再起。
此时,38岁的陆宰(陆游父亲)坐船奉调返回京城开封,卸任直秘阁、淮南计度转运副使。11月13日,在淮水之上,颠簸的船舱里,陆游降生在这被战火笼罩着的大宋。
风浪咆哮,拍打着风雨飘摇的小船。奉调进京的陆宰对国之命运和个人前途有些茫然。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徽、钦二帝被俘,金国的军队持续深入腹地。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黔首黎庶只得被迫南迁。南逃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康王赵构称帝,史称南宋,庙号宋高宗。
![]()
南宋时期形势图(作者供图)
扶老携幼回归江阴的陆宰没有做官的兴趣,转而向南宋朝廷请求祠禄,担任了临安“凌霄宫”的祠官,以半俸养家。
苏轼担任过成都玉局观的祠官,陆游也担任过玉局观等祠官。陆游曾有诗《口占送岩师还大梅护圣》云:“放翁白发已萧然,黄纸新除玉局仙”。又作《玉局歌》:
玉局祠官殊不恶,衔如冰清俸如鹤。
酒壸钓具常自随,五尺新篷织青箬。
倚楼看镜待功名,半世儿痴晚方觉。
何如醉里泛桐江,长笛一声吹月落。
蒋公新冢石马高,谢公飞旐凌秋涛。
微霜莫遣侵鬓绿,从今二十四考书玉局。
陆宰在江阴盖起双清堂、千岩亭,买了别墅,读书、教子。陆游曾云:“吾幼从父师,所患经不明。何尝效侯喜,欲取能诗声;亦岂刘隋州,五字矜长城。秋雨短檠夜,掉头费经营,区区宇宙间,舍重取所轻。此身傥未死,仁义尚力行。”
因家世渊源,18岁的陆游从曾几学诗,少有诗名。秦桧死后,南宋朝野发生变化,被秦桧迫害的官员先后复职。陆游的恩师曾几复授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因受恩师提点,32岁的陆游得以“学者当以经纶天下自期”,任瑞安主簿,开启了仕途坎坷的30余年宦游生涯。
高宗还起复了蜀地文人虞允文,这位“南宋第一”后来给予陆游在蜀地迁任提供了很大帮助。
虞允文最让人称道的是,他在任中书舍人时,原本奉诏前往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犒军,但是主将未到任、群龙无首、战事一触即发之际,危急时刻舍命而出,带领不足2万人的南宋军队击败近40万金军,史称“采石之战”。
后人各种评价和解读,暂且不论。就客观而言,虞允文拯救了南宋整个长江防线,给予了宋朝廷以喘息之机,间接加剧了金完颜亮军事集团的分裂、崩溃,促进了金政权的更迭,更为重要的是提振了南宋君臣的信心,奠定了宋孝宗积极主战、坚定北伐的基础,为主战派走上朝堂受到重用提供可能。
![]()
清代人画的陆游像(图源:长江文艺出版社)
那时,陆游目光凝视着的还是在朝堂。虽也作《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写金军进攻采石和瓜州,京都君臣民惶惶不可终日;作《刘太尉挽歌词》,讲南宋大将刘琦临安都亭驿呕血而死;闻官军奇袭攻入洛阳,又作《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但他仍是书生、仕人,秉承经纶天下。
陆游仕途的高光时刻,是在宋孝宗初登大宝之际。《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陆游》载:“孝宗即位……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
有“小李白”之称的陆游,在行在(旧时帝王巡幸所居之地)三年,向天子直呈主张,期待在最好的年龄展现人生抱负。一介文人虞允文的成功,鼓舞和启示着有抱负的读书人。
仕途坎坷,壮志难酬
然而,像大多数“天”妒其才的人物一样,陆游的第一次人生拐点来了。
一时风顺的陆游不慎涉及宫中的琐事,被孝宗认定为“反复小人”,贬黜出临安。《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六孝宗黜龙曾本末光宗黜姜特立附提及:“陆务观文人也,为密院官属,坐漏二人密语被遂。”一贬再贬,两任通判,实际在任时间不足两年。
陆游被贬镇江,虽从天堂落下,但镇江有张浚、方滋、韩元吉等知己,离朝堂不远,心情尚不很失落。而迅速改任更远的隆兴通判,使陆游情绪变得低沉,将精神寄托在道经里。
张浚北伐失败,幕府星散,身在南昌的陆游,被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名义免职,赋闲归乡。恩师曾几在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死了,世交张浚也死了。
从枢密院调到镇江,从镇江调南昌,最后赋闲家中,陆游的前半生的命运犹如秋风中的纨扇。
也许老天眷顾,因同在张浚幕府的陈俊卿为相,陆游有了再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只是地点在四川。
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十二月六日,陆游任左奉议郎差通判夔州军州事。“一官万里”“浮生一梦耳,何者可庆吊?”远离临安、远离孝宗,到边陲西南为官,抱负如何施展?陆游一肚子的牢骚和惆怅。
也许因为别的原因,也许确实病了,陆游第二年闰五月十八日才从山阴启程出发。坐船沿长江上行,用时160天到达夔州。沿途的景色和心态,陆游写进了《入蜀记》。
从十月二十七日到达夔州,陆在蜀地为官八年。一如诗圣杜甫,在成都的山水人地间成就了伟大的现实主义诗风。
![]()
隋唐宋元明清金牛道示意图,陆游沿金牛道入蜀(作者供图)
- 乾道六年(1170年)十月至乾道八年(1172年)正月,在夔州通判任上;
- 乾道八年(1172年)三月至十一月,官左承议郎权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军幕南郑。
- 乾道八年(1172年)十二月至乾道九年春,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
- 乾道九年(1173年)春,一度通判蜀州事,不久还成都任;
- 乾道九年(1173年)夏至淳熙元年(1174年)春,摄知嘉州事;
- 淳熙元年(1174年)春至冬,还蜀州通判任;
- 淳熙元年(1174年)冬,摄知荣州事;
- 淳熙二年(1175年)正月至三年(1176年)三月,其时,范成大从桂林调任四川制置使,举荐陆游为参议官。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
- 淳熙三年(1176年)三月罢官;六月,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在成都领祠禄;九月,自号放翁。
- 淳熙四年(1177年),在成都领祠禄;六月,范成大返朝,送行至眉州;十月,得都下八月书报,差知叙州,未上任。
- 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离成都,沿江而下,秋抵临安。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幸而入蜀,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孤零零”地来到陌生的巴蜀边陲,在这里等待着命运的转折。在夔州,陆游只是一名闲官,但是他从没有忘记爱国,提出迁都,仍然是主战派的主张。他极力克服心中的无奈,渴望前往抗金的前沿。
三年的任期即将到来,举荐他的陈俊卿已经罢相离开临安,未来的路何去何从?这时虞允文在相位上。虞允文虽为主战派,但与陆游并没有深厚的关系。
“走投无路”的陆游还是向虞允文去了一封“自荐信”:“……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山阴,以贫悴逐禄于夔……”也许是陆游的名声打动了虞允文,也许是陆游主战派的立场说服了虞允文,四川宣抚使王炎招请陆游进入他的帐下任职。
那时,四川宣抚使司行政公署,新近从四川广元搬迁到南郑。陆游从夔州调任南郑,即从后方调到前方。这次调任,陆游没有任何不满,心怀雀跃,有得偿夙愿之感。从夔州到南郑,陆游一路写诗三十首。
在南郑八个月是陆游一生最得意的时期,壮怀激烈、诗风大变,每个字似乎都透出纸面、直击虏寇,他的爱国思想得到升华。
陆游穿行于南郑和前线,他到过宋金对峙的战场仙人关,到过大散关下的鬼迷阵,到过黄花驿、金牛驿、桔柏渡……每一处都留下了陆游和同为幕府中人的马迹。
好景不长,正当陆游处于生命之高亢时,风云突变,摇摆不定的南宋朝廷招王炎返朝,幕府解散。陆游改除成都府参议官,被迫从南郑适成都。
重新从前线走回后方,心有苦涩却强作旷达,无力回天而依然执着。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南宋·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从葭萌关向西南,陆游直走蜀道。路过剑门关,一阵微雨,陆游骑驴踱进剑门关。“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面对朝廷无意收复沦陷区的现实,进入成都,似乎只有沾沾“自喜”于媲美杜子美了?是这样吗?陆游在嘉州知州、蜀州通判和成都参议官任上,均亲临军事检阅。
![]()
陆游骑驴入剑门写意图(作者供图)
陌上弓刀拥寓公,水边旌旆卷秋风。
书生又试戎衣窄,山郡新添画角雄。
早事枢庭虚画策,晚游幕府媿无功。
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挽天河洗洛嵩。
——南宋·陆游《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阅》
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
平生亭障休兵日,惨澹风云阅武天。
戍陇旧游真一梦,渡辽奇事付他年。
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着鞭!
——南宋·陆游《蜀州大阅》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櫜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南宋·陆游《成都大阅》
然而,身离前线,心念北伐,不得解脱;唯有身闲,心复平静。在行旅、交友中找寻 “壮志未酬”的救赎。陆游的无奈、苦闷,成就了成都、成就了四川。
安逸成都,抚慰“放翁”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不同景色抒发不同的情绪。例如陆游过驷马桥,有诗云:
其一
熨手金鞭天马驹,冰河雪谷笑谈无。
只言燕赵多奇士,岂必书生尽腐儒。
其二
早过升仙不暇炊,桥边买饼疗朝饥。
纷纭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
其三
桥边沙水绿蒲老,原上烟芜黄犊闲。
老子真成兴不浅,凭鞍归梦遶家山。
——南宋·陆游《十一月三日过升仙桥作》
夙愿未酬,寄情胜景。细数在成都陆游诗中涉及的地名,武侯区有汉昭烈帝庙、惠陵、簇桥;
金牛区有石笋街、学射山、王建墓、刘侍郎庙、永庆院、玉局观、升仙桥(驷马桥);
成华区有昭觉寺;
青羊区有摩诃池、杜甫草堂、青羊宫、江渎池、西楼、石室、碧鸡坊、武担、东台、石犀庙、三井观、仙游阁、西郊、施家园、张园、刘园、万里桥锦亭、五门、铜壶阁、城北门、西门、梅苑、蜀苑、诸葛武侯书台、浣花村、朝真馆、丞相庙;
锦江区有大圣慈寺、嘉祐院、观音院、华严阁、保福院、弥勒院、合江亭、合江园、安福寺、小东门、赵园、芳华楼、瑶林庄、范希元园、锦江楼、散花楼、海云寺、鸿庆院、小南门、朝天门、移忠院;
有待考证有张忠定公祠(城东)、绿杨桥、多福院、花行、沈园、大智寺、房园、园觉院、乾明院、祥符院、华亭院、南禅寺、涟漪亭等。
![]()
成都大慈寺(图源:锦江融媒)
意气相期,广交诗友。不容忽视的是,陆游不时参加宴游活动,甚至不时出入酒楼妓馆,不羁放荡。在蜀地,陆游还结识了歌妓杨氏,49岁纳其为妾,并生六子子布。
范成大来知四川制置使,陆游与之游宴酬唱,范成大离任,陆游送至眉山。不论地位,不论身份,只在意气相投,都为其友。
在夔州任上友人主要有王伯痒;在南郑与张縯、高祚关系最好;在成都除范成大外尚有谭季壬;在蜀州与何预交往多些;在嘉州与师浑甫的友谊无以复加,74岁时还想起故世21年的师浑甫,形象依然跃然纸上,“君不见蜀师浑甫字伯浑,半生高卧蟆颐村,才不得施道则尊,死已骨朽名犹存。文章落笔数千言,上友离骚下招魂。望之眉宇何轩轩,高谈浩若洪河翻……”
![]()
位于崇州的陆游祠是全国除了陆游的家乡浙江绍兴外唯一纪念陆游的专祠(图源:今日崇州)
成都岁月里,陆游的日子满是沉郁,却于烟火间偷得几分欢笑。54岁那年,陆游离开了他的第二故乡。回临安、见皇帝。又去了建安、抚州、严州任职,再回到朝堂,已为65岁。做了一年的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官,被弹劾罢官。
79岁为宝谟阁待制,83岁晋封渭南伯,系衔:太中大夫、宝谟阁待制、渭南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位极荣耀。
然而,闲赋在家安享晚年的陆游,一刻也没有忘记收复旧山河,仍然怀念南郑的激情岁月和穿行蜀道的风餐露宿,那山、那水、那友,那梦牵魂绕的放荡不羁、安然闲散的成都生活,直至85岁在会稽石帆别院溘然长逝。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王旻轩(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编纂中心副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