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大同解放,特工机关纷纷溃散,留下大批敌特档案。
某天,档案整理小组送来一批文件,聂荣臻正在翻看敌特档案,忽然指着一个名字:“把他抓起来。”
这个人是谁?为何聂荣臻点名要抓他?
![]()
轰炸突袭
事情还要从1948年说起,那一年5月18日清晨,城南庄上空的晨雾尚未散尽,村庄依旧保持着一贯的静谧。
毛主席经过整夜的文件批阅,刚刚换上睡衣,靠在木板床上闭目养神。
清晨七点刚过,聂荣臻刚端起碗准备吃早饭,一阵低沉而扎耳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
他第一反应就是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南方天际一架敌军侦察机正在城南庄上空盘旋。
![]()
聂荣臻的眉头瞬间紧锁,几步冲到院子里,向四周大声提醒:“敌机!立即进入一级防空警戒!”
话音未落,又一阵更为沉重的声响从远方逼近,那是双引擎轰炸机特有的轰鸣。
“是B-25!”聂荣臻脸色一变。
此时,轰炸机的轮廓已清晰可见,警卫连迅速冲出屋外,警报枪接连响起。
聂荣臻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冲进毛主席的房间,此刻的毛主席刚刚入睡,尚未从疲惫中恢复。
![]()
他被叫醒后,睁眼看着聂荣臻,依旧保持着淡然姿态:“不要紧,无非是扔下点钢铁嘛,正好打几把锄头。”
但窗外那逼近的轰鸣声,根本不容他继续从容,聂荣臻深吸一口气,语气急切:“主席,敌机是冲着这儿来的!必须马上撤!”
就在两人对话的瞬间,一声尖锐的啸叫划破空气,聂荣臻的心猛地一紧,毫不犹豫地示意警卫员:“担架!快!”
两名警卫员几乎是冲撞着冲进屋内,将担架抬起,毛主席被扶上担架,外头的爆炸声同时在村尾轰然炸开。
尘土扬起,碎石飞溅,聂荣臻护在担架旁,赵尔陆和其他警卫员迅速围上,顶着震耳欲聋的轰响向防空洞方向狂奔。
![]()
他们刚冲出院门,第二轮炸弹呼啸落下,巨大的爆炸在他们身后炸开,几人狼狈地将担架送入防空洞。
就在洞口合上之际,第三轮爆炸紧随其后,当最后一声轰鸣远去,只剩余音在山谷中回荡时,所有人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等众人再次走出防空洞时,毛主席居住的两间土屋直接被炸成废墟,残破的木梁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聂荣臻在废墟旁蹲下,捡起一块金属碎片,冷声说:“敌人怎么会知道主席住在这两间房?”
![]()
警卫处长也沉着脸,反问:“警戒严格,没有通信外泄,但敌机来的太准了。”
“不对劲。”聂荣臻缓缓站起,眼神里带着深深的警惕,“我们内部,有叛徒。”
那天傍晚,毛主席立即被秘密转移,而聂荣臻则在油灯下展开了对所有后勤、炊事、通讯和警卫人员的重新排查。
可这样的排查如同大海捞针,调查一直没有有效的进展,直到半年多后,才终于有了线索。
![]()
档案线索
1949年春,随着大同、保定等地相继解放,特工机关纷纷溃散,留下一座座几近荒废的办公点和大量来不及转移的档案。
这些文件尘封已久,却极可能隐藏着敌人渗透、暗杀、策反的蛛丝马迹,中共方面对此高度重视,派遣专人接管敌伪机构,清查全部遗留资料。
大同城区的一座旧警署中,一批厚重的皮封档案被搬上卡车。
聂荣臻当时正主持华北军区的全面肃清工作,他亲自安排几名军情干员进驻,将各类档案按照“涉密程度”逐一分类。
![]()
就在某日清晨,负责档案整理的小组送来一批标注为“情报密档”的文件。
聂荣臻照例翻阅,并未太过在意,直到其中一份电报复写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份加密过的密令抄件,原发自1948年5月20日,落款单位为“北平特四站”。
这份电报的内容不长:“城南庄目标已定,行动指令确认,内部接头人为‘柳松’,身份:炊事班后勤,现位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行动后撤往大同待命。”
聂荣臻的手指在“柳松”两字上停住,立即唤来军区参谋处,让他们查阅1948年5月前后,所有在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担任炊事或司务人员的花名册。
![]()
几小时后,查档人带着一份登记表赶来,表上一个名字赫然映入眼帘:“刘从文,炊事班司务长,负责干部食堂与首长生活保障,常驻城南庄警卫区。”
刘从文是整个司令部中“最不起眼又最熟悉的人”:他手脚勤快、口风严、性格沉稳,日常负责的事务看似琐碎,却因接近高层而拥有极大便利。
无论是负责采买、传达物资清单,还是替首长准备饮食、接触内务路线,他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机密安排。
![]()
“‘柳松’,正是‘刘从文’!”聂荣臻顿时意识到,他们身边藏着一颗早已深埋的暗雷。
他随即命令情报部门对刘从文进行秘密监控,不出意料,在一次与接应人员的接触中,刘从文露出马脚。
他试图借外出为部队采买为由,前往太原方向接洽“旧友”,实则是与特务组织余部传递新指令,抓捕行动悄然展开,刘从文很快被逮捕。
![]()
终落法网
刘从文被捕后,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堕落的轨迹、叛变的过程,以及潜伏多年后的一连串罪行,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
刘从文出身贫寒,少年时在战乱中颠沛度日,靠勤快与服从在部队后勤里谋得一席之地。
抗战结束后,生活渐趋安稳,他的心却逐渐浮动。
尤其是在阜平县王快镇开设的烟厂纳入军区管理后,他时常前往采买烟草,与烟厂经理孟建德往来频密。
![]()
孟建德已被国民党特务组织盯上并策反,他深知刘从文的弱点:嘴严,却贪小便宜;老实,却嘴馋好色;不敢惹事,却经不起半分甜头。
于是,某个午后,刘从文照例来烟厂拿货,孟建德故意将他领到偏房,一声轻咳后,一个名为“游玉香”的女子端着茶水走进屋内。
她眉眼明媚、举止温柔,与部队中那些女同志截然不同,刘从文看得眼皮直跳,连连摆手推辞她递上的烟与茶,却又忍不住多看几眼。
几轮“偶然”的交谈、几次“热情”的宴请,再加上十几块大洋悄悄塞进他衣兜里,刘从文的戒心被一点点消磨。
他从未享受过这种被人奉为“贵客”的滋味,有人伺候,有人买单,有人对他笑得温柔似水。
![]()
最终,在一次酒过三巡的饭局上,“游玉香”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刘司务长,你若帮帮我们,将来可都是一条光明路。”
刘从文的防线彻底坍塌,那晚,孟建德关上房门,将一台小型电台从床板下拖出来:“从文,只要你把司令部里的情况告诉我们,你就是国民政府正式任命的上尉谍报员。”
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将中央领导的消息告诉了孟建德,
国民党保密局从孟建德处得知“中央领导即将抵达城南庄”的消息后,立即制定暗杀方案。
孟建德向刘从文递来几包白色粉末,那是剧毒砒霜,几毫克便能致命:“你只要把它放进首长的菜里,一切就成功了。”
![]()
但他没有想到,聂荣臻早已为毛主席安排单独灶台,饭菜必须经特定人员验尝。
刘从文几次想靠近,都被守卫严严挡住,直到后来毛主席身体疲惫,需要开中药,他才嗅到机会。
他试图从贴身卫士孙振国手中接过药包,以便动手投毒,但孙振国谨记聂荣臻的叮嘱,无论如何不肯让他插手。
饭店里,刘从文几次巧施“灌酒计”,都被孙振国死死护住药包,一次次失败,让他焦躁不安,却也越发彻底落入了敌特的掌控。
眼看投毒无望,国民党特务机关转而计划轰炸,刘从文被下达新指令:悄悄确定毛主席居所,以便空军锁定目标。
![]()
这一次,他成功了,他从卫生队拿来旧玻璃瓶,夜深人静时悄悄砸碎,撒在毛主席住房左右三处隐蔽角落。
次日清晨,当敌机侦察机飞过,阳光照在玻璃碎片上,三处反光成为最耀眼的坐标,轰炸机随后而至,投下炸弹,城南庄顿时火光四起。
当爆炸声响彻村庄时,刘从文正端着汤锅,假装平静地走过院子。
但他的沉默没有持续多久,1949年秋,保定、阜平敌特据点被扫荡,留存的情报电报被解放军缴获。
![]()
一封关于“柳松”(即刘从文)的密电将他推上断崖,他试图逃跑,却在夜色中被悄然带走。
审讯中,面对如山铁证,他终于崩溃,交代与孟建德、游玉香的所有联系,详细描述了投毒失败与空袭前的作案经过。
随后,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召开公审大会,数千名军民到场,审判长庄严宣读判词:
“刘从文、孟建德二人身为人民解放军干部,却甘心为敌充当内奸,从事反革命活动,罪大恶极,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
枪声响起,他无声倒下,而那桩差点改写国家命运的背叛,也终于,随之尘埃落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