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国际视野:
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
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展示会
近日,语言·文化·国际视野: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展示会暨第九届中国英语教师发展大会在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正式举办。来自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的外语教育专家与一线骨干教师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共有上千人同步进行。通过专题讲座、课例展示、专家点评等形式,共同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文化新动能。
![]()
![]()
![]()
![]()
学生开场展演

校长致辞
![]()
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李晓文发表致辞。李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随后介绍了学校的课程建设理念、育人目标,以及近五年来取得的喜人成绩;重点阐述了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所实践的一系列优质课程,详细介绍了在“志远”课程体系下,英语学科在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拓宽国际视野三个维度的特色建设情况。最后,李校长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积极吸纳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持续探索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之路,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专家讲座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
《从语言科目的本质看外语教育的学科性与跨学科性》
![]()
讲座首先锚定语言科目的本质,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承载思维、文化与知识的意义系统。这决定了外语教育本身具备坚实的学科性,拥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体系,以及听、说、读、写、译等专属技能要求,是需要系统学习和训练的专门学问。进而,教授重点论证了其跨学科性。正因为语言是知识的载体与思维的媒介,外语教育自然成为连接各领域的桥梁。它不能孤立存在,必须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乃至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外语学习,学生实质上是构建了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认知与世界图景。最终,讲座强调,新时代的外语教育必须超越单纯的工具性定位,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主动拥抱跨学科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深度思考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教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
在讲座中,陈则航教授以“司马光砸缸”为例,系统阐述了从资源筛选、素材转化到教师实践方法的三重探索路径。她强调资源筛选应锚定文化内核与语言适配性,优先选择如“司马光砸缸”这类文化内涵深厚、叙事清晰且具语言延展性的经典故事;在素材转化方面,需从语言与活动两个维度入手,将故事核心元素转化为英语词汇与句型,并通过绘本、配音、表演等形式实现语言与文化理解的融合;在教师实践层面,提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梳理情节、演绎故事到评价人物、迁移思维,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外语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
王晓东
《传统文化语篇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研究》
![]()
王晓东教研员以《传统文化语篇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研究》为题,结合小学教学特点,从语篇筛选、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全面分享了实践经验。在语篇筛选上,他提出从“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和“语言功能”三个维度选取如《花木兰》改编绘本、节日主题语篇及礼仪问候等内容,作为打开学生双语认知的“文化钥匙”;教学设计方面,以“Holidays”单元为例,将教学目标分解为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实现文化语篇的层次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则通过模拟问候场景、创作英语绘本、串联节日任务链等小活动与大任务,让文化从“知道”变为“会用”,使传统文化语篇成为英语课堂中有温度、有深度的核心纽带。
重庆市小学英语教研员
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
王若语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
重庆市小学英语教研员,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王若语带来主题为《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的专题讲座,王若语教授从语篇研读导向目标确立、规划单元内容结构、关联“主题-语篇”“语言-文化”“静态-动态”“单元-单课”多维度挖掘教材育人价值,还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构建了一套以核心素养为锚点、以语篇为载体、以文化育人为内核、以技术赋能为助力的创新路径,为教师们破解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难题提供了专业且实用的实践指南。
聚焦我校英语特色课程

西安高新一中实验中学英语学科特色课程的核心特点之一,是以“志远”课程为载体,聚焦综合性育人与国际视野培育,彰显深刻的教育意义。课程紧扣“培养有德性、厚基础、会合作、敢担当、善创新,兼具中国心与世界眼的时代新人”目标,打破传统语言教学“重技能、轻素养”的局限,将价值引领、文化传承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
![]()
通过《山水秦风·古诗英译》引导学生用英语诠释中华诗词之美,筑牢文化自信;借助《中国精神·英语研讨》让学生在全英文语境中感悟民族精神内核,厚植家国情怀;依托模拟联合国、诺奖大师对话、外交家交流等高端平台,锻炼学生用英语参与国际议题探讨、传递中国立场的能力,帮助学生跳出单一文化视角,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世界,最终成长为既能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又能立足全球舞台,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者,为终身发展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
![]()
![]()
![]()
![]()
其二是深度践行学科融合理念,打破传统语言教学边界,实现育人价值的多维拓展。课程体系摒弃“英语学科孤立化”的教学模式,将英语与地理、生物、历史、艺术、体育、科技等多学科知识有机渗透、协同育人。
![]()
![]()
![]()
《世界秦岭》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整合地理生态、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等知识,让学生在探究家乡自然瑰宝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应用与跨学科探究能力;《兵马俑艺术与国际传播》链接历史考古与艺术鉴赏,引导学生用英语解读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
![]()
《篮途对话·NBA国际交流》融合体育技能与跨文化沟通,让学生在真实互动场景中活用英语、理解体育精神。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丰富了英语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更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作为工具解决真实的跨领域问题,有效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实现了语言能力、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
![]()
本次大会通过理论引领与实践示范的深度交融,既为参会教师提供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清晰路径,也展现了我校在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未来,我校将持续秉持开放办学理念,深耕课程改革,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线上资源包购买渠道已开通,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