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报道
编辑:元宇
【新智元导读】不会说英语的母亲教会了黄仁勋英语,让他明白了尝试与坚持的重要。母亲的「不可能教学」,激励黄仁勋创立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家庭的影响,成为黄仁勋等科技创业者缔造伟大事业的重要底层力量。
一张纸和一本字典,竟然成就了一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每当说起黄仁勋时,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一个身穿标志性黑皮衣、手握AI世界权杖的白发大叔。
我们不禁好奇,驱动这样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帝国的「操作系统」,究竟是用何等复杂的代码写成的?
最近,黄仁勋在一次访谈中,亲自揭开了这个秘密。
![]()
我做几乎所有事情的方法都是
这还能有多难?
黄仁勋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他在台湾和泰国度过了部分童年时光。
在9岁那年,他和哥哥被送往美国,与住在华盛顿州的叔叔一起生活。
黄仁勋的母亲罗彩秀是一位小学教师,虽然她只会说闽南语,但为了帮助儿子做好赴美准备,她就用「一张纸和一本字典」开始教他们学习英语。
每天,她都会从字典中随机挑选10个单词让儿子们学习。
这件事看起来虽然不大,却在很多方面深深影响和塑造了黄仁勋的性格,使他养成了敢于藐视任何困难的思维习惯:
「我做几乎所有事情的方法都是:这还能有多难?」
比会不会英语更重要的,是遇到不会的事情,你敢不敢硬着头皮上?
这种思维方式,激励黄仁勋创建了英伟达,并带领它一步步走向全球市值王的巅峰。
![]()
1993年,黄仁勋与人共同创立英伟达,并在1999年推动其上市。
成立几年后,他又带领英伟达摆脱了几次濒临破产的困境,一直到RIVA 128的推出,才真正把公司拉回安全区。
随后,在黄仁勋的带领下,英伟达发布GeForce 256,并逐渐将其业务拓展至GPU、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
受AI热潮推动,英伟达上个月市值一度突破5万亿美元。
黄仁勋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时常会面临许多从未遇到的困难,从母亲那里学习到的「尝试‑坚持」心态,是支撑他创办并带领英伟达走到今天的「全部魔力」。
创建英伟达
比预期难「一百万倍」的挑战
1992年,黄仁勋获得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曾在LSI Logic公司担任总监,还在超威半导体公司(AMD)担任微处理器设计师。
1993年,在加州北部的一家餐馆中,黄仁勋与英伟达另外两名联合创始人Curtis Priem、Chris Malachowsky萌生了创立英伟达的想法。
![]()
英伟达联合创始人:自左至右Curtis Priem、黄仁勋、Chris Malachowsky
他们希望创建一家专注于个人电脑图形芯片的公司,于是各自出资200美元注册成立了公司。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刚创立时,三位联合创始人对于如何创办一家公司毫无所知。
实际上,创办英伟达的难度要超出他们预想「一百万倍」!
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清楚其中的痛苦和煎熬,各种挑战、尴尬与羞耻,以及所有可能出错的事情清单,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做这件事情。
最终,其他两位联合创始人推选三人中年纪最轻的黄仁勋来做CEO,原因是他们认为黄仁勋已做好了担任CEO的准备。
据Priem回忆,从第一天起,他们基本上就把决策权交给了黄仁勋。
由此可以看出在黄仁勋早年,母亲教会说英语这件事所带给他的宝贵财富。
他敢于挑起CEO的重任,一干就是30余年,背后勇于挑战未知领域,坚韧不拔的行事风格即源于母亲早年的言传身教。
一开始创建英伟达时,黄仁勋从未起草过商业计划书,于是就通过阅读书籍和会见律师来学习。
还有募资、开发芯片等等,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第一次。
这种不因困难设限的行动派风格,也养成了黄仁勋勤勉务实、平等开放、追求卓越的领导风格。
黄仁勋曾表示自己有工作狂倾向,他每天工作14小时,甚至在节假日也照常工作。
在科技圈,黄仁勋以拥有比其他科技大佬更多的直接下属而知名。
据近期报道,黄仁勋直接汇报的下属多达36人(此前曾多达60人),要求每一名直接向他汇报的人「应当处于最佳状态」,并且「最不需要被娇惯」。
黄仁勋在英伟达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平时会在英伟达总部四处走动,根据需要临时在会议室落脚。
他在英伟达倡导的是一种人人平等的「一个团队」文化,这种文化激励每个人专注于使命并从事自己毕生的事业。
黄仁勋凡事追求卓越的性格,也源自父母的影响。
上个世纪60年代,黄仁勋的父亲赴美受训后,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将孩子送到美国接受教育。
父母对于儿子的牺牲,让黄仁勋很难满足于把事情做到差不多就好,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对待工作和员工要求上。
黄仁勋对员工期望很高,他认为真正伟大的事情往往伴随困难,他希望年轻人可以经历足够的痛苦与磨难,从而达到伟大。
他表示自己很少解雇员工,而是宁愿「折磨」他们,直到他们变得卓越。
80岁父亲的三条人生忠告
黄仁勋的故事,在科技圈中并非个例。
Telegram创始人兼CEO Pavel Durov同样将自己成功归结于父母早年的言传身教。
「看着父亲不知疲倦地写无数书籍和科研论文,让我和哥哥懂得了什么叫投入,也激励了我们努力工作」。
2013年Pavel和哥哥Nikolai Durov共同创立了Telegram。
Durov在庆祝Telegram成立12周年的推文中,分享了他父亲给他的三条建议,并称自己将其用于指导Telegram的运营。
![]()
Durov的父亲Valery Durov是一位古罗马文学领域的专家。
他的父亲在80岁生日时,为下一代提出了三条人生建议:以身作则、成为积极的力量、以良知为先。
这三条建议,也是Durov用以指导Telegram未来运营的经营指南。
第一条是以身作则,是指人们尤其是子女,会效仿你的行为,而不是听从你的言语。在这一点上,Durov认为,正是父亲在学术上辛勤付出让他和哥哥很小就明白了奉献精神和努力奋斗的含义。
第二条是成为积极的力量。
他的父亲在战后的列宁格勒长大,为了能给周围的人带来积极影响,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并且教会了Durov即使面临艰难困境,也能够始终考虑带来最大益处的方式。
第三条是优先考虑良知,他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指南针是终极的人类品质,它不同于智力或创造力,即使在AI时代也不会失去价值。
还有DoorDash联合创始人兼CEO Tony Xu也曾表示,他的移民父母(从中国移居美国)把教育看得极其重要。
据Tony Xu描述,母亲来到美国之后,曾连续12年每天做三份工作。他曾看到母亲在当地一家中餐馆工作时的样子,有时还在旁边帮她洗碗。
黄仁勋曾表示,自己是父母梦想和期望的「产物」,这句话体现了原生家庭对他人生的影响。
同样,还有Pavel Durov、Tony Xu等硅谷创业者,无不是从父母言传身教中汲取到智慧与力量,成为其日后财富与名望的重要源泉。
参考资料: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jensen-huang-shares-mother-leadership-lesson-he-uses-at-nvidia-2025-11%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