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阳光穿过黄叶的样子,像撒了满树碎金!”2025 年 11 月 15 日清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蓬里自然村的山坳间,快门声此起彼伏。海拔 600 多米的灵严庵前,一株 1360 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正迎来一年中最璀璨的时刻 ——20 米高的躯干撑起 17 米宽的金黄华盖,扇形叶片在秋风中轻舞,地面铺就厚达数厘米的 “金毯”,吸引着来自江浙沪皖乃至全国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单日客流量突破 3000 人次,成为这个深秋最火的 “自然人文打卡地”。
![]()
这株被当地人尊为 “树神” 的古银杏,并非普通的风景树。它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 651 年)由越国公汪俊亲手栽种,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更迭,见证了 13 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如今不仅是淳安县树龄最长的古树,更是 2015 年 “浙江最美古树”“浙江十大古树”“杭州十大最大古树” 三项殊荣的获得者,被林业部门列为一级保护古树,堪称 “活着的文物”。
![]()
走近古树,最先震撼人心的是它历经劫难却愈发挺拔的身躯。树干胸围达 6.57 米,需要 5 名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基部因历史上的火烧而中空,内部空间足以容纳一张方桌,村民们说过去农闲时还会在里面下棋聊天。更令人惊叹的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北宋年间,因与方腊起义的渊源,这棵树遭到朝廷派兵焚烧,虽被村民冒死扑救,但大半树干被烧毁。
![]()
后来又遭遇强台风袭击,上半株枝干拦腰折断。就在人们以为它将就此枯萎时,来年春天,3 米高的断干处竟萌发出新的枝条,历经数百年生长,如今已形成 5 个粗壮主枝,枝繁叶茂,在离地 3 米的侧枝上还长出了形似钟乳石的 “树撩”,成为自然界生命力的奇迹。
![]()
“这棵树不仅活着,还在不断生长。” 淳安县林业局威坪林业中心站工作人员王元富每天都会来到树下巡查,他指着树干上涂抹的愈合剂介绍,2024 年初春的极端冻雨天气曾让古树遭受重创,部分枝条枯死,生长势急剧衰弱。
![]()
为了拯救这株 “淳安树王”,林业部门启动了紧急救护方案,遵循 “最小干预” 原则,采用无人机测绘记录树体损伤,对断裂处进行专业修复,改良土壤环境,开展病虫害防治,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照料,古树终于重焕生机,今年的黄叶期比往年更长、色彩更艳。
![]()
古树的传奇色彩,更源于它与北宋方腊起义的深厚渊源。据当地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蓬里自然村所在的洞源山区是方腊的故里,灵严庵则是他秘密谋划起义的据点。年轻时身为篾匠的方腊,一次经过银杏树下,树上的喜鹊不断鸣叫 “方瘌痢”(方腊的绰号),他恼怒之下将篾刀掷向喜鹊窝,取回时竟发现普通的篾刀已变成锋利的宝刀。
![]()
宣和二年(公元 1120 年)十月,方腊聚集数万人马在银杏树下宣誓起义,以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为旗帜,率领农民军纵横 700 余里,攻克江南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江山。起义失败后,方腊最后的坚守地和藏身石洞就在银杏树附近,而这棵见证了起义誓言的古树,也成为村民们纪念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精神载体。
![]()
灵严庵的兴衰与古树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座建于宋朝的古寺庙,因背靠奇岩峻峰、旁有参天银杏,被视为风水宝地,浙皖边境的百姓自古就有来此祭山神、拜佛的习俗。方腊起义期间,这里是他与军师汪公老佛秘密议事的场所;起义失败后,灵严庵遭到破坏,后经村民重修。
![]()
十年动乱时期,寺庙再次受损,上世纪八十年代,浙皖山区百姓纷纷捐资,在清理遗址时发现了四次拓基建庙的痕迹,证实了寺庙从宋朝以来四毁四建的历史,也印证了古树与村落、寺庙相互依存的千年羁绊。如今,灵严庵内供奉着观音、汪公老佛和方腊的神像,年年香火不断,村民们仍会在重要节日来到银杏树下祈福,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在这株见证了世代变迁的古树上。
![]()
从植物学角度看,这株古银杏更是不可多得的 “活化石”。银杏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之一,出现于 3.45 亿年前的石炭纪,比恐龙还要古老,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灭绝,仅在中国有大片存活,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长特性对研究植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
“古树的年轮就像一部天然的气候档案。” 王元富介绍,通过对古树年轮的分析,科学家可以追溯过去 1300 多年的气候变化、降水情况和环境变迁,为区域生态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同时,银杏的叶片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深根系有助于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为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对维持浙皖山区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
随着古银杏的声名远扬,蓬里自然村这个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小村落,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现在游客多了,我在家门口开了农家乐,周末生意好得忙不过来。” 村民汪大伯笑着说,他的农家乐主打土鸡汤、笋干烧肉等家常菜,食材都来自自家田地,旺季时一天能接待上百游客。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村里修建了通往灵严庵的生态步道,设置了观景平台和休息区,还组织村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引导游客文明观赏、保护古树。“我们既要让大家欣赏到古树的美,也要守护好这份珍贵的遗产。”
![]()
在观景人群中,既有扛着 “长枪短炮” 的专业摄影师,也有举着手机拍照的普通游客;有带着孩子来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家庭,也有专程来写生的艺术爱好者。
![]()
来自上海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凌晨 4 点就来到树下等候日出:“我每年都来拍古树,不同年份的黄叶有不同的韵味,今年的色彩特别饱满,尤其是清晨的逆光,拍出来就像油画一样。” 杭州某中学的历史老师带着学生们前来实地研学:“课本里讲方腊起义很抽象,让学生们站在千年古树下,听当地老人讲历史故事,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厚重。”
![]()
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自觉加入到保护古树的行列中。大家纷纷遵守 “不攀爬、不折枝、不践踏落叶” 的约定,不少家长还教育孩子要爱护古树。有游客看到地上的垃圾,主动弯腰拾起扔进垃圾桶;摄影爱好者们为了不影响他人,自觉排队拍摄,互相分享拍摄技巧。“这么古老的树能保存到现在不容易,我们来欣赏它的美,更要保护它的美。” 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说。
![]()
古树的走红,也让淳安县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受到更多关注。据统计,淳安县现有建档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 4655 株,它们散落在村庄、山野间,成为承载地方记忆的 “绿色瑰宝”。近年来,淳安县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建立了 “一树一档” 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定期巡查监测,对受损古树进行科学救护,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馈赠,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淳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古树保护机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水平,让这些 “活化石” 继续见证时代发展。
![]()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古银杏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游客们渐渐散去,但古树依然静静矗立在灵严庵前,叶片在晚风中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从越国公手植的幼苗,到历经战火与天灾的古树;从村民心中的 “树神”,到全国闻名的 “网红打卡地”,这株 1360 岁的古银杏,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生态的守护者。
![]()
它的金黄,是岁月沉淀的色彩;它的挺拔,是生命顽强的象征;它的故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在这个深秋,这株千年古树用最美的姿态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珍贵的遗产,需要世代人的守护。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深山,欣赏古树之美、聆听历史之声、践行保护之举,这份跨越千年的传承,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