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
文/陈革非
汽车飞驰
方向明确 道路延展
车身一路溅起快乐的浪花
驾驰者眉心紧锁
同样身不由已
为什么
我却分享不到它的快乐?
赏析
陈革非这首题为《快乐》的短诗以简洁意象构建出耐人寻味的悖论。汽车飞驰的动感与方向明确的道路本应构成自由奔放的画卷,四溅的浪花更添欢快气息。然而诗人笔锋陡转,揭示驾驰者“眉心紧锁”的困顿,在“身不由己”的共情中发出灵魂叩问:当机械成为人的延伸,为何澎湃动能反而消解了本真喜悦?
“溅起快乐的浪花”这般通感妙喻,恰成为存在困境的绝妙注脚——现代人驾驭着物质文明的钢铁坐骑,却常在速度中迷失心灵坐标。车轮与道路的契约关系,暗喻着个体与社会的永恒命题:我们究竟是方向的缔造者,还是既定轨道的囚徒?结尾悬而未答的“为什么”,将思索的涟漪荡进每个现代行路人的胸膛。
A/评
这首题为《快乐》的微型诗作,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图景。
一、意象的悖论
诗人选取“汽车”这一现代文明标志物,通过矛盾修辞构建深层意蕴。“汽车飞驰”与“快乐浪花”本该构成愉悦画面,却与“眉心紧锁”形成尖锐对比。车辆本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工具,在此反而成为束缚的象征,暗示现代人在物质丰裕中的精神失落。
二、存在的追问
“方向明确”与“身不由己”的张力,揭示出现代生活的荒诞性。当外在路径清晰可辨时,内在自我却陷入迷失。结尾“为什么”的叩问,既是诗人心声,也是对所有现代灵魂的质询——当快乐成为可以被观察的客体,我们反而与它产生了疏离。
三、诗学价值
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古典绝句的凝练传统,在内容上注入现代哲学思考。通过车辆意象与心境的反差,成功营造出存在主义的沉思氛围,在微型结构中承载了厚重的生命感悟。
诗人以20字构筑的微型剧场,让我们看见每个现代驾驭者内心的困顿:我们驾着钢铁坐骑奔向确定的远方,却把真正的快乐遗落在了出发的地方。
作者简介
陈革非,网名,阿Q自拍,漾漾得逸。湖南邵阳市人。深圳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诗歌,散文,小说散见多网刊与纸刊,并多有获奖与入选刊。現为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杂志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