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书法看成有“艺术性”的传统法度书法,这就是书法传承的延续,我们从法度的流线中找到美一一中国书法。如果你把书法纯艺术化的去开发,她就成了毕加索,梵高式抽象书法。比如“乱书”或“蟑螂体”。其实他有他的艺术性变体抽象,书法在他笔下由传统书法变成了西洋画派的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派,书法就变成了绘画,也不能称之为书法了,所以书法是在法度的框架下约束的有“艺术性的书法”而非纯艺术书法。
不光是书法,所有门类的艺术都是这样的,层次不够就无法理解它的内涵。比如,把毕加索或者波洛克的画拿到乡下出售,估计五块钱的没人买。
再比如,现在爱喝茶的人好多喜欢建盏,油滴、曜变、天目等专业术语赞不绝口,认为美不胜收,不懂的人就觉得还不如他在家里吃饭的碗好看呢。
这样的例子太多,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好的艺术作品是需要审美层次较高的人才能知晓其中的奥秘的。
比如观看一个入了禅定的人,你从他打坐的样子体会不到他禅定的体验,狐狸也学禅师打坐,但怎么坐也入不了禅定,徒有其表而已,得不到究竟体验。
杨绛说,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学的太少。学,然后知不足。从基础学起,渐次深入。只有亲身体验了,躬行而绝知,才能摆脱似是而非、人云亦云的野狐禅的困扰。就这样。
中国书画和西方的书画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的书画是文人自己的艺术,体现的是文人的艺术和人性的追求,评价也是由文人评价。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主流欣赏取好也在不断的飘离,所以以发挥二王书法美艳性质的以赵孟頫为代表的书法得到追捧,而那些只继承潇洒和情绪宣泄的丑书书法应该会慢慢退出人们喜好的行列的。
毕加索的画我也觉得毫无美感…相信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这样认为。对我来说毫无价值和欣赏性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却是难得的瑰宝。我们可以说自己觉得不好,但各种嘲讽和人生攻击就没必要了。它在那里,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只是用的肤浅罢了。
看着无美感?关键是谁看着无美感。恕我直言,书法不完全等同于写字,写字是大众作为而书法是小众艺术。当然,书法的美有好多形式,能够雅俗共赏的不乏其人,而象郑板桥、徐渭、康有为这种各树一支的怪才也大有人在,这些书界奇人往往不被人理解,但是它依然以另一种美高傲而又倔强存在着。
书法与画无三百年历程都归普通作品。因此现实中无书法及画存在,仅保此技法不失传而已。从而,从事者仍须排个三四五六的名次,因而也冠名当代大师。
所以大师作品分三式:
1.是笔法特别,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
2.是怪异,仍是曾经历史上没有的。
3.是审美疲劳后,转入尚丑及病态,甚至神经式的。
第一笫二名缺失后的第三第四名,被冠名大师排位次,古今中外都如此。明此后就可看懂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