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作为中国游客传统热门目的地,日本旅游业原本正沉浸在“1-9月访日人数突破3000万”的乐观预期中。
然而在2025年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与驻日本使领馆同步发布的一则安全提醒,却打破了日本旅游业的上升节奏。
“请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这样直白且坚决的表述,在近年来的外交安全提示中极为罕见。
那么曾经是中国游客热门目的地的日本,为何会被突然被贴上“高风险”标签?
![]()
罕见的外交提醒
2025年11月14日晚,中国外交部官网及驻日使领馆平台同时更新的安全提醒,迅速引发全网关注。
与以往“谨慎出行”“注意安全”等温和表述不同,此次“避免前往”的措辞,直接传递出当前赴日旅游存在的高风险信号。
提醒中明确指出,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多发。
多起遇袭事件发生后,部分案件至今未能侦破,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安全环境正持续恶化。
![]()
这一提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持续升级的安全形势做出的必要预警。
事实上,早在11月初,中国驻日使馆就曾发布过针对野生动物袭击的安全提示。
数据显示,2025年4月至9月,日本各地报告的熊出没事件已超过2万起,创下过去5年新高。
其中遭熊袭击致死人数达10余人,受伤者超百人,且超过七成的袭击事件发生在市街地或居民区附近。
![]()
东京都、千叶县等地的城镇区域甚至出现野猪出没的情况。
野生动物侵扰与人为犯罪交织,让在日中国公民的安全防线面临双重挑战。
除了社会治安层面的显性风险,提醒中还隐晦提及日本领导人近期的相关言论。
认为其行为严重恶化了中日人员交流氛围,给在日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带来重大风险。
![]()
作为外交部门,保障海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核心职责。
此次罕见的强硬提醒,既是对同胞安全的负责,也是对当前中日人员交流环境的客观评估,传递出清晰的风险预警信号。
这份措辞严厉的提醒,是基于当前赴日旅游日益凸显的多重安全风险。
![]()
风险叠加的旅途
近年来,日本针对外国人的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中国公民因其庞大的数量和显著的消费特征,成为重点目标。
从街头的恶意抢劫到针对性的暴力袭击,各类安全事件频发。
且部分案件侦破进展缓慢,凶手逍遥法外,这种治安真空让在日中国公民的日常出行充满不确定性。
中日关系的微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赴日旅游的隐性风险。
![]()
当两国官方层面的分歧传导至民间,可能引发社会情绪的对立,部分极端分子可能借题发挥,将不满情绪转嫁到中国游客身上。
这种隐性的敌意可能表现为言语歧视、服务排斥,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让原本轻松的旅途变得危机四伏。
历史经验表明,政治层面的摩擦往往会波及民间交流。
此前类似的外交分歧曾导致在日中国公民遭遇签证无故被拒、日常歧视等不公对待,如今这种风险再次升级。
![]()
自然风险与应急能力的不足,也让赴日旅游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
2025年集中爆发的野生动物袭击事件,暴露了日本在城市生态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的短板。
大量熊、野猪等野生动物闯入人类生活圈,而相关部门的预警和处置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伤亡事件持续发生。
![]()
对于不熟悉当地环境的中国游客而言,面对这类突发风险时,应对能力相对较弱,遭遇危险的概率显著增加。
多重风险的叠加,让赴日旅游从曾经的“轻松惬意”变成了如今的“步步谨慎”。
在安全风险持续升级的同时,日本旅游业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让这场游客流动的变化更具冲击力。
![]()
难以割舍的依赖
中国游客长期以来都是日本旅游业的核心支柱,其在游客数量和消费能力上的贡献,无可替代。
2019年,访问日本的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占比已达半数,成为绝对的第一大客源地。
即便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访日游客数量已达471.83万人次,同比增长53.5%,位列日本客源地第二。
仅4月至6月的消费额就达到51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7亿元,稳居各国游客消费榜首。
![]()
中国游客的消费实力,早已深度渗透到日本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国游客的消费需求直接影响着这些业态的生存与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游客每年为日本旅游业贡献的消费总额超过万亿日元,这笔收入对于日本旅游相关产业的复苏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吸引中国游客,日本旅游业曾付出诸多努力,针对中国游客的出行需求,日本优化了交通配套,东航等航空公司大幅增加日本航线,客运量显著提升。
![]()
在服务方面,全日空航空与中国旅游平台合作推出机票套餐及免费境内转机服务,高岛屋等大型商场配备实时翻译服务,甚至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5%的消费优惠。
签证政策上,日本曾多次扩大免税范围、延长中国游客签证有效期,这些措施的出台,本质上都是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可。
如今,中国游客的潜在“断流”,让日本旅游业刚刚复苏的势头面临严峻挑战。
![]()
结语
外交部的赴日安全提醒,既是对海外公民安全的守护,也是对中日关系现状的一次客观呈现。
安全是跨国交流的基础,尊重是双边关系的前提,日本旅游业对中国的依赖能否转化为持续的合作动力,关键在于日本能否正视当前的安全问题和双边关系中的核心分歧。
中日关系的未来,既离不开官方层面的理性沟通,也离不开民间交流的情感维系。
而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双方坚守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本原则,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共同维护民间交流的良好氛围。
旅游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奔赴”,而是双向的“吸引”与“包容”,当安全得到保障、尊重成为共识,中日旅游交流才能重回正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