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学专业到底是不是红牌专业?
引言:看似矛盾的“红牌+高分”现象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离谱现象:法学专业连续8年霸占麦可思就业红牌榜前五,被称为“就业火葬场”;可高考填志愿时,它却常年稳坐文科分数线榜首。985/211院校法学专业录取分数,比同校其他文科专业高20-50分,哪怕竞争白热化,依旧有无数考生挤破头报考!这不是矛盾,是统计规则挖的坑,再加上“法考通过率”的误传数据陷阱。今天用真实数据,把法学就业的真相扒得明明白白......
![]()
麦可思近五年红牌专业榜
麦可思“红牌”的评分bug:短视标准与统计偏差
别觉得“红牌”就等于“专业废了”,麦可思的评价标准其实存在明显的“短视性”,根本无法适配法学的专业特性:
- 核心指标:只看「毕业半年后就业落实率」和「短期月薪」,两项均低于行业平均就贴红牌;
- 关键遗漏:完全不算「读研深造」「考公备考」「考证缓冲」等“延迟就业”路径,而法学恰恰是需要“长期修炼”的专业;
- 统计偏差:没考虑不同专业的“就业统计习惯”——比如有些专业靠“灵活就业”凑数拉高就业率,法学却因懂法而拒绝掺水分。
简单说,它用“毕业半年”的快照,给需要“深耕细作”的法学下了死刑判决,这本身就离谱!
![]()
恼人的就业率
三组硬核数据对比:打脸法学“就业差”谣言
表1:文科热门专业核心数据对比(2024届麦可思+教育部数据)
专业
读研率
公务员
报考率
毕业半
年月薪
3年后
平均月薪
红牌上
榜次数
法学
21.00%
28.00%
5114元
11230元
8年(连续)
汉语言文学
18.00%
17.00%
5682元
8950元
0次
经济学
18.40%
22.00%
6350元
9870元
0次
历史学
23.00%
15.00%
4600元
7620元
5次
公共管理
15.00%
16.00%
4800元
7350元
6次
从表格能直观看到:法学的短期月薪虽低,但读研率、考公率、3年后月薪全是文科顶尖水平——红牌榜只盯着“毕业半年月薪”,完美避开了法学的所有核心优势!
(一)读研率:文科前三,深造后就业质量翻倍
法学读研率21%,稳居文科前三(仅次于历史学23%)。法学本科就业确实卷,但读研后直接“开挂”,就业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案例1:从双非法学本科到985法学硕士
本科毕业时,小李投了30多家律所、企业法务,只拿到2个月薪4500元的普通offer,权衡后选择考研。硕士期间专注备考法考,成功持证后,毕业直接签约北京某红圈所,起薪2.5万元/月,比本科同期同学薪资翻了5倍,职业起点直接拉开差距。
而麦可思的统计逻辑中,压根没把“读研群体”算进“有效就业”,反而将他们归为“未就业”,直接拉低了法学的整体就业数据。
(二)考公率:文科第一,公检法“天选专业”
法学考公率28%,妥妥文科第一!公检法系统、政府法制部门岗位中,40%都明确标注“仅限法学专业”,2025年国考法学可报岗位2086个,是汉语言文学的1.8倍,上岸率更是文科平均水平的3倍。
案例2:从普通本科法学到某市法院法官助理
毕业时小张没找全职工作,未保留应届生身份,他没有找任何临时性工作,也没有填灵活就业表格,而是专心备考公务员,这段时间被统计为“未就业”。毕业一年后,他成功上岸家乡中级人民法院,月薪6800元+高额公积金+年终奖金,综合年薪12万+,工作稳定性、社会认可度远超普通文职岗位。
可在麦可思的统计里,像小张这样的“待业考公族”,全被当成了“就业失败者”,这才让法学的“就业落实率”看起来惨不忍睹。
(三)薪资与法考:短期偏低不等于长期乏力,专业通过率真相
之前网传“法考通过率仅15%”,其实是天大的误解!这个数据是社会整体通过率,包含了2022届以前的非法本考生、在职考生,甚至算上了大量弃考人群——2024年全国法考整体通过率仅14.3%,但这根本不是法学专业的真实水平。
法考新规(2018年实施)后,应届生仅限法学专业本科生报考,法学专业考生的通过率直接“断层领先”:
•“五院四系”等顶尖院校:应届生通过率60%-80%,中国政法大学2021级大四通过率更是高达86.63%;
•普通本科院校:通过率稳定在40%-55%,湖南科技大学2024届法学本科生法考主观题通过率66.2%,研究生达71.43%;
•地方院校:福建师范大学2025届法学研究生法考通过率飙到96.84%,本科生也有48.78%。
案例3:从二本法学到互联网公司合规岗
毕业半年时,小王在本地小律所实习,月薪3800元,拖了法学短期薪资的后腿。1年后,他顺利通过法考,跳槽到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做合规专员,月薪直接涨到1.2万元;3年后晋升合规经理,年薪28万+,比同期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薪资高60%。
红牌榜只盯“半年薪资”,根本看不到法学“持证后薪资翻倍”的长期潜力——就像评判一棵大树,只看刚栽下时的高度,却忽略它日后能长到10米高的潜力。
法学的2个“统计优势”:不掺水分的就业数据
•懂法buff:别人为了就业率随便填“灵活就业”凑数,法学生偏不!2024届文科专业“灵活就业占比”中,汉语言文学18%、公共管理22%,而法学仅8%。他们清楚灵活就业的权益风险,宁愿被统计为“未就业”,也不接受掺水分的就业数据,反而显得就业率更低;
![]()
灵活就业率是大学生就业数据最大的坑
•门槛属性:法考是法学职业的必经之路,但对法学专业考生来说根本不是“天堑”。2024年全国96万法考考生中,非法本占比已不足15%,法学应届生在专业基础和备考氛围加持下,通过率远超社会考生,“一证值千金”的价值兑现只是时间问题。
高考填报志愿:看透长期职业价值
大家抢着报法学,不是傻,是精准拿捏了职业逻辑,看透了它的长期价值:
- 职业壁垒高:法考对法学专业考生友好,考过就是 “稀缺人才”,后期竞争比其他文科专业小太多;
- 稳定性拉满:公检法、国企法务、合规岗抗风险能力强,哪怕经济下行也不容易失业;
- 长期潜力足:从基层法务到律所合伙人、法官,晋升路径清晰,薪资天花板比普通文科高 3-5 倍。
所以,填报志愿,规划职业生涯,不要人云亦云,要参透数据本质,理性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