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法学生“跨界”的新闻频繁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比如《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是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生、《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本科时就读于海南大学法学院……这些根正苗红的法学生,在毕业后突破了学科的次元壁,在其他领域同样绽放光彩。
接下来就随着小编的脚步,看看工程学界、商界、甚至是足球界,都有着哪些跨界法律人吧。
郭帆:圆了电影梦的法学生
2019年春节档,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同名改编电影在影院上映,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大门”。《流浪地球》电影大火之后,它的导演郭帆的法学生身份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郭帆本科就读于海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旅游卫视《亚洲音乐中心》栏目组,担任节目包装监制职务。2009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研究生。
![]()
在法学院时,郭帆就曾“闯”进民法课堂,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取景,当时的民法老师答应了他。“当时郭帆摆上设备,安排女主角坐在课堂,全程专注又专业”,已经退休的张卫老师回忆起曾经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也正是海南大学法学院老师们的包容、对个人发展的尊重,让郭帆始终不忘自己的电影梦。
2003年,以法学生身份毕业后,郭帆再次向电影专业进发,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真正踏上追逐梦想的轨道。在法学院时期的电影初探经历,始终留在郭帆的记忆中。
何家弘:不只是“写小说的法学家”
何家弘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1969年去“北大荒”,务农8年;1977年返回北京后当过两年建筑工人;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法学博士(SJD)学位,1996年评为教授,1998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
曾被《南方人物周刊》称为“写小说的法学家”,何家弘以“跨界”闻名。在“北大荒”的那段日子里,何家弘“痴迷”于写作,但他的人生经历让他愈发认识到法学之重要性,并走上法学求学之路。
学成任教后,他活跃在法学第一线,主编了我国第一部《证据调查》与《证据法学》,带领青年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刑事错案研究小组”、始终关注贪腐问题……
![]()
但在进行法学教研工作的过程中,有关文学创作的灵感再次迸发,这些创意与构思变成了他的犯罪小说。其中四部犯罪悬疑小说被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并有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出版,颇受好评。法学的现实和文学的浪漫,在他身上共存。
蔡崇信: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
蔡崇信,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但在“马云背后的男人”的身份之后,蔡崇信拥有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博士学位,是个根正苗红的法学生。
在与马云携手之前,蔡崇信为纽约州执业律师,从事法律工作——1990年至1993年,在纽约Sullivan &Cromwell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从事税务法律业务;1994年至1995年,蔡先生曾任纽约并购公司Rosecliff,Inc.的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1995年至1999年出任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 AB附属公司InvestorAsia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
![]()
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后,就为创始人准备了一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明确股权和义务。蔡崇信使得阿里巴巴进入规范化运作,他对于法律知识与财务知识的精通,对国际惯例的熟知,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公司的合作提供极大便利。
阿里巴巴的许多里程碑事件的发生都少不了蔡崇信的身影,比如于1999年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于2005年主导收购中国雅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谈判等。蔡崇信对阿里巴巴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企业法律顾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姜军:从法学到工程的跨界教师
因为自小对公检法的威严之感心怀向往,姜军在高考时选择了报考中国政法大学,成为一名法学生,并于1989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几年的法学研习生活,不仅使姜军拥有了坚实的法学知识基础,也让法律思维、公平正义深深根植于他的脑海。
姜军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恰逢北京建筑大学招聘法律系人才,也为姜军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自此,姜军成为了一位“法学-工程”的跨界老师。他不仅在北京建筑大学牵头创办了法学专业,也在法学与工程知识的交叉学科领域辛勤耕耘。
![]()
姜军一直在研究与深入探索法学类和工程管理类知识,并将其结合——哪些法学知识能够与工程知识相结合,如何结合才能更符合现实需要,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姜军脑海中,促使他将“法学—工程”的交叉学科体系建设得愈加完善。
直到今天,姜军已经在建筑与房地产及城市管理法律领域教学与研究三十余年。他重点研究建设工程与城市管理领域的政策与法律,承担多项住建部各司局的重大课题,同时担任住建部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培训等教育领域工程法律法规及工程合同管理专家,教育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分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交叉性学科的需求不断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跨界”的门槛变低,对各领域知识储备的要求只会变得更高,但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竞争、增加了更多的职业可能,这对于法律人而言也是如此。
你对“跨界”法律人还有什么了解?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