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率大军由岭南北上,直趋江淮。淮南节度使高骈却只是派遣军队固守要冲之地,自己坐守淮南,放任黄巢乱军过境。唐僖宗集团认为高骈能剿灭黄巢,然而高骈消极作战,养寇自重,最终导致黄巢血洗了长安城。
唐僖宗听闻高骈的消极作战,立即郑畋回到长安,任礼部尚书,后又出为凤翔陇右节度使。
郑畋,字台文,荥阳人。出身于荥阳郑氏,父亲是唐朝宰相、桂管观察使郑亚,父祖三代皆是进士出身。
同年底,黄巢大军逼近长安,唐僖宗弃京出逃,往西蜀而去。黄巢随即占据长安,便在长安称帝,建立大齐政权。这个政权的建立,标志着盘踞华夏大地上千年的门阀士族走向了深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僖宗仓皇出奔蜀地的途中,正好遇到前来救驾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君臣二人商议一番后,郑畋返回凤翔抵抗黄巢大军。回到凤翔的郑畋,召集将佐,那素来以文雅著称的面庞上,此刻是前所未有的决绝。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声音因嘶哑,诸位世受国恩,如今天子蒙难,逆贼猖獗。是我等报效皇恩的时候了,帐中烛火噼啪作响。诸将神色各异,有的感奋,有的犹疑。郑畋环顾四周,见这众将士表情不一,当即大声说道,大丈夫生当报国,有死而已。
众将被这一声怒吼点燃了军人的血脉,然而,危机并未解除。营中暗流涌动,部分军士对抵抗感到绝望,仍有异心。暗地里诸将都认为黄巢势大,等各地勤王军队云集再做打算。郑畋听到后,怒气攻心,以致晕倒在地。
血腥的风从长安方向吹来,带着硝烟与不祥的气息。那是叛军黄巢的招降使者抵达凤翔,在郑畋不知情的情况下,监军彭敬柔以郑畋的名义起草谢表,表示归顺黄巢,并设宴款待来使。
事情的反转随着这场受降晚宴开始,酒过三巡之后,幕僚孙储当即让人演奏了一首军曲。恰巧是这一首军曲让这些准备投降的将士动了报效国家之心。这首曲正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秦王破阵乐》,在曲子的感染下,宴会上的唐军将士掩面痛哭。
这乐曲,非比寻常,它见证了大唐开国的赫赫武功,是太宗李世民扫荡群雄、奠定基业的象征,是李唐王朝最辉煌时代的战歌与魂韵。在这社稷倾颓的至暗时刻,这乐曲已不仅是一段旋律,它是宣言,是战鼓,是招魂之曲。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乐声在寒冷的夜风中飘荡,起初微弱,继而愈发坚定、激昂。像有某种神秘力量一般,越过城墙,传到那些本已心灰意冷的将士耳中。许多人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倾听,眼眶逐渐湿润。那熟悉的旋律,点燃了身为唐军最后的尊严与血性。乐声所至,彷徨者定,怯懦者勇,离心者合。
一曲破阵乐,竟比千言万语的训诫更能凝聚人心,它仿佛为这支濒临崩溃的军队,重新注入了不屈的灵魂。被气倒的郑畋眼看军心已定,便开始谋划这一场报效皇恩的战略布局。他并非一味死守,而是积极联络周边藩镇,共商勤王大计。
唐僖宗西逃时,拱卫京师的神策军因无人指挥,数万大军分散于关中各地。郑畋将这些军队全部召集到凤翔,并与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等合兵于凤翔。
他散尽家财,犒赏将士,修缮甲兵,加固城防,一时间军势大振。不久,黄巢又遣使者至凤翔。郑畋当即斩杀使者,与黄巢决裂。
黄巢闻郑畋聚兵凤翔,如鲠在喉,派遣大将尚让、王播率五万大军西进,意图一举拔除这个心腹大患。大军浩浩荡荡,直扑凤翔。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郑畋审时度势,定下了诱敌深入、设伏歼之的妙计。他充分利用了黄巢大军进入长安后迅速腐化、军纪涣散的弱点。
他命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等率精兵,预先埋伏于龙尾陂的险要之处。同时,他故布疑阵,示敌以弱,令麾下部队佯装不敌,节节后退。尚让见唐军不堪一击,骄心顿起,这一路走来,唐军莫不是都望风而逃,也让这位将领没有防备之心。认为凤翔指日可下,遂督促大军轻进,队伍渐次进入龙尾陂谷地。
当敌军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时,郑畋看准时机,一声令下。霎时间,喊杀声震天,伏兵四起!唐弘夫、程宗楚等部从山坡上、树林中呼啸杀出,如神兵天降。满天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滚木礌石顺着山坡轰鸣滚落。尚让大军猝不及防,队伍瞬间被切割、冲乱。一场残酷的狙击歼灭战在山谷之中展开,杀声震天,烟尘蔽日。凤翔军将士怀着国仇家恨,个个奋勇当先,以一当十。
这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史载,龙尾陂一役,起义军“斩首二万余级,伏尸数十里”,尚让等仅以身免。此战,是唐廷自长安失陷以来,对黄巢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胜利,它如同一道划破沉沉暗夜的惊雷,向天下昭示,唐军尚能战,李唐江山不倒。
龙尾陂大捷的冲击波迅速传遍四方。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各方藩镇,如河中王重荣、义武王处存、夏州拓跋思恭等,闻讯后信心大增,纷纷遣使与郑畋结盟,表示愿意听从调度,共讨国贼。
一座凤翔城,一曲破阵乐,唤醒了帝国军人的军魂和一场干净利落的胜仗。音乐的奇妙,竟然能将已然涣散的人心重新凝聚起来,为垂死的唐王朝,硬生生搏得了一线生机。
各地勤王军渐成声势,战争转入相持。黄巢起义军最终在中和四年(884年)败亡,而唐王朝的国祚,在此之后又延续了二十余年。直至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才宣告了李唐王朝的覆灭。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赞其“奔迫之时,慷慨誓师,报君父之仇,而终复唐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详细记载了其坚守凤翔、力挽狂澜的事迹。他们清楚地看到,当帝国大厦将倾,皇帝西逃,群雄观望之际,是郑畋以一己之忠勇、智略与坚韧。
凤翔城奏响的那一曲《秦王破阵乐》,以及随之而来的龙尾陂大捷,为李唐王朝强行注入了最后一剂续命药。这场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重塑与号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