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乱后,大唐彻底藩镇化,物以类聚镇以地分,地缘相近的藩镇总会有相似的政治任务。
比如河朔三镇就是割据,河东三镇防御突厥阻击河朔,中原藩镇阻拦河朔方便运输。
既为削弱朔方军也为防御吐蕃和回鹘,长安西北诞生八个藩镇,这就是著名的京西北八镇,八镇达到内削强军外抵戎狄目的,长安天子喝着小酒烤着肉,一举两得洋洋得意。
八镇分别是:凤翔、邠宁、泾原、朔方、鄜坊、鄜坊、振武和天德。
凤翔镇,有岐、兴、凤、陇之地,治所岐州,又称凤翔府。凤翔北连泾原邠宁两镇,南接山南西道,西有陇山,易守难攻,处于防御吐蕃西部攻击最关键位置,所以安排唐廷最倚重的神策军镇守,兵马三万以上。
邠宁镇,有邠、宁、庆三州,治所在邠州。最开始邠宁有九个州,大唐搞小藩镇战略,所以不停划分邠宁,最后定型为三个州。
邠宁镇是长安最后一道防线,广德元年的吐蕃入侵,邠宁军不战就溃,长安陷落代宗出逃,搞得大唐丢人丢大发了。
为加强长安门户邠宁实力,唐廷首先安排安西军驻防,安西军也难以抵挡巅峰吐蕃铁骑,最后让战力最强的朔方军驻扎邠宁才算是有了安全感,因此,邠宁在军方势力范围属于朔方系,兵马三万余。
泾原镇,与其他藩镇不同,只有泾州一地,也无所谓治所不治所。原州大部分时间被吐蕃占有,于是唐蕃双方就在原州烈马对银枪大眼瞪小眼对峙。
泾原镇原属于邠宁镇,是削弱朔方军产物,唐廷安排马璘率领安西军驻扎泾州,因此泾原兵马三万左右,属于安西军派系。
泾原有泾水流过,又地处西北,可以牧马耕种产业全方位发展。不过由于无险可守,没有稳定的社会生产环境,比较穷苦,常年需要唐廷供给。所以差点儿掀翻大唐的泾原兵变对底层士兵来说就是好不容易捞了个到内地打仗赚钱机会唐德宗又特别抠门的情绪大爆发。
泾原镇的战略优势是和邠宁形成对吐蕃的双层防线,构成有效的战略纵深,增强长安天子的安全感。
朔方镇,又称灵盐镇,前身是鼎鼎大名再造大唐的朔方,被割裂后,只剩灵州和盐州两地,治所在灵州。
朔方镇最早的重心是北阻突厥南卫长安东西连接东北西北两大军事集团。朔方军最早战力不如陇右河西平卢范阳这四大军镇。
安史之乱陇右河西精兵全丢,朔方军这才来到了舞台中央,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三大统帅朔方独占两个,朔方镇鼎盛时期京西北八镇独占五个,只有泾原、凤翔和鄜坊不属于朔方辖区。
朔方镇是朔方军大本营,后期驻军大体在一万到一万五千左右。
鄜坊镇,辖制鄜、坊、丹、延四州,治所鄜州。该镇也是从邠宁最早的九州划拨出来的,鄜坊南边是京城长安,北边是盐州和夏绥镇,西边是邠宁镇,东边是河中镇,典型的内地藩镇,因此面对吐蕃的军事压力很小,兵力不足一万。
夏绥镇,有夏、绥、银、宥四州,治所夏州。该镇西边和盐州、庆州连接,东边与河东连接,在天德和振武身后,与鄜坊镇一样,也是内地型藩镇,防守压力不大,兵马不到一万。
振武,领地有振武军和东、中二受降城,麟、胜二州以及单于、镇北都护。处于长安北部防线最北端,与西边的天德军、丰州形成抵御回鹘的第一道防线。不过兵力不多,基本在三千到五千。
天德,领地有丰州、天德和西受降城。地盘小,行政级别就低,但又归唐廷直属,因此地位又和其他其他藩镇一样,属于宰相家的管家相当于封疆大吏味道。天德军位于防御回鹘的西段,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只有一千到三千左右。
![]()
京西北八镇图
京西北八镇分成四个区域使得长安拥有抵挡吐蕃回鹘的纵深防线。
朔方镇是抵御吐蕃的桥头堡。
西部凤翔、邠宁、泾原是唐蕃争夺最激烈地方,三镇兵马最多实力最强。凤翔经济条件最好,因此在大唐后期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具有逐鹿中原的实力,其他西北藩镇只能依附凤翔镇。
鄜坊和夏绥两镇处于内地,地位和实力均不如外围藩镇。天德和振武主要防御回鹘,大唐与回鹘关系一直还行,本身兵力也少,所以两镇地位不如其他藩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