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元588年,无疑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隋朝在完成对北方大部的兼并后,继续发兵南下,彻底湮灭建康的陈朝世系。
这场战争不仅是南北两个政权的力量对决,更是一场事关资源与技术的经典不对称较量。胜者凭借雄厚国力,对水师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升级。败者则偏安一隅,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以至于在坐拥天险的情况下,仍旧呈现出毫无还手之力。
资源不对等
![]()
隋朝建立之日起 就对南陈有着巨大优势
公元581年,刚刚改旗易帜的隋朝已囊括整个北方地区。通过推行均田制、租调力役制和三省六部制改革,迅速将经济恢复到乱世之前水平。而且继承有北周侵占的巴蜀要地,以及至关重要的汉水-荆州地界,掌握对任何下江政权的上游优势。不仅能主动选择是否发起战争,更不必担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遭受任何反击。
与之相对,陈朝建立在侯景之乱的废墟上。除去资源禀赋与人口密度较差的岭南、湖南地区,核心基本盘不过是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的400余县。根据后世学者考证,总人口在200余万上下,仅相当于隋朝控制区人口的1/10。故而在战略上异常被动,根本不具备左右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
隋朝统治者致力于彻底消灭魏晋正统
正因如此,隋朝可以毫不避讳的进行武力准备,当着对手面扩军备战。公元587年,皇子杨坚于扬州开山阳渎,就是为南征期间的漕运做基建准备。这一工程将长江与淮河连通,确保前线军粮物资的顺畅运输。同时,还动员数十万人修缮朔方、灵武一带的长城,到朔方以东筑城数十座,谨防草原上的突厥势力悍然干涉。
当然,中原政权的历次南征,都离不开扩编水师。大将杨素零命督造战船,获得拨款就包括100万钱、1000匹锦缎和200匹马。如此大手笔运作,早已不是对岸的建康小朝廷所能比拟。当隋朝集结起号称80总管+518000士兵的远征军,陈朝方面的应对甚至赶不上三国东吴级别。由于都城距前线仅一水之隔,自然要抽调不少精锐实施镇守,结果是必然影响到其他水岸防务。本为优势的水面舰船,往往陈旧且体量较小,只能靠灵活性与强敌周旋。
![]()
今人复制的五牙战舰模型
另一方面,隋朝在今天的重庆境内设立大型造船基地,批量复制所谓“五牙战舰”。尽管基本结构与传统楼船无异,体量、武备程度方面却拉高至登峰造极程度。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超级巨舰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可运载800名士兵参战。每层甲板周边都配备女墙掩体和弓箭射孔,方便水兵施展火力优势。左右两侧共装备六根拍竿,理论上足够同时击毁多个目标。
此外,隋朝水师还有名为“黄龙”的普通中型战船。该型战舰可能是传统风格楼船,为坚固作战时的机动性,规格限定为平均每艘只搭载100名士兵。除三层塔楼结构,两侧亦有稍小的拍杆武器,可对敌方小型舰船构成威胁。她们往往被部署于五牙战舰附近,在一定范围内起到编队拱卫作用。自己的外围还有大批小型蚱蜢船,总数可达1000以上。
![]()
陈朝的主力青龙船 还停留在三国标准
相比之下,陈朝受限于财政紧张,依然在吃三国时期留下的老本。譬如规制最大的“青龙船”,就是一种外侧覆盖生牛皮保护的桨帆战舰。为强化机动性,不得不采取低矮造型,主要依赖弓弩、撞击实施杀伤。若是在近海等开阔水域,这番性能取舍无可厚非。奈何长江航道宽度有限,尤其是在冬季枯水期,可供周旋空间较小,故而发挥容易受条件约束。
更为致命的是,隋朝控制区位于中上游,自然而然的具备加速便利。在顺风顺水情况下,可以轻松抵达陈朝的武昌、九江、建康,同步限制他们相互增援。即便爆发会战,亦可靠体量规模予以压制,最大化抹除江东健儿们的微弱优势。
![]()
陈朝水师的主要基地 全部暴露在隋朝攻击范围内
一路顺推
![]()
顺江东下的隋朝楼船舰队
公元588年12月,隋朝水师主力由杨素率领,开始从长江上游的基地东下。恰逢后主陈叔宝为庆祝春节,命令九江和镇江的水师到建康接受检阅。因此,只有驻屯宜昌的戚欣在孤军抵抗。他麾下有包括青龙船在内的100多艘中小战船,扼守在地势险要的狼尾滩。由于航道狭窄,水流非常湍急,让造型过于高耸的五牙战舰有倾覆危险。
于是,杨素悄悄派兵登陆,走两岸包抄至更下游位置。然而在夜间派出10艘黄龙船,顺流向堵住去路的敌军开展佯攻。陈朝守军很快被水面战吸引,丝毫没注意到本方营地成最大隐患。直至发现要遭对手合围,已经连撤退的可能性都不具备,索性全部投降被俘。
![]()
陈朝水军用三条铁索封堵三峡航道
即便如此,前方还有陈朝守将吕忠肃的歧亭驻军。他们在三峡两岸的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杨素则继续采用分兵策略,派遣部分水师与陆军配合,围攻岸边的栅障营垒。可惜对方据险抵抗,经历前后40余次交锋仍屹立不倒。反而让进攻方伤亡修重,仅阵亡者就有5000多人。最后还是凭借完全不对等的体量优势,靠人海战术吞没孤立堡垒。从而毁掉拦江铁索,让舰队得以继续沿江航行。
稍后,完成重组的陈朝水师据守荆门,再次要利用狭窄航道来阻击强敌。杨素直接派出4艘五牙战舰开路,并且为她们配备最精干乘员和水兵。这个先遣队直接冲击对方的青龙船队,在顺流助推下扎入一字长蛇阵,疯狂使用拍杆敲击目标船只。在各种有利因素加持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击沉十余艘,整个长江中游的防御基本宣告瓦解。虽然残存力量尚有30000可战之兵,却被迫龟缩于汉口,无法影响下游局势。
![]()
隋朝的巨舰在顺流加持下很难被阻挡
公元589年1月,下游方向的隋朝部队开始行动。先是贺若弼利用节日发难,仅凭8000敢死队悄悄度过镇江附近水面,轻松夺取渡口控制权。接着控制住丹阳,防备从苏州、绍兴方向跑来的援军干扰。主帅杨广则亲自屯兵六合,与尚未来得及作反应的建康隔水相望。最后是大将韩擒虎,走北岸进攻安徽当涂,再渡江抵达铜陵境内,彻底完成对陈朝首都的四面合围。
直到此刻,陈叔宝才惊觉局势不妙,亲自组织都城的防御部署。结果又暴露出不懂军事的人格底色,一味强化主城区驻军,根本不顾外围的钟山、石头城等关键要地。以至于包围圈越收越紧,自己同外部郡县的联系趋于断绝。于是强行聚拢兵马,决定在城市东南方向的白土冈来一波梭哈。可惜南朝部队向来缺马,只能被动进行原地防御,连基本的首尾相顾都无法做到。结果被隋朝的步骑兵组合集中攻克薄弱环节,连带着将建康宫城都丢给对方。
![]()
下游的隋军主要靠小船渡江 隐蔽性较强
公元589年1月21日,韩擒虎率先攻入建康城,将陈叔宝从一口枯井中拉出。稍后,杨广也大摇大摆的入城受降,命令后主发令招降各地朱军。但作为江东核心的三吴地区,以及遥远的岭南并不准备乖乖屈服,折腾好几个月才暂时平息下来。
至此,持续数百年的南北朝乱世宣告完结。隋朝成为那个时代的暴秦,开启新一轮二世而亡的惨烈闹剧。
![]()
隋炀帝怒斥陈叔宝
结论
![]()
隋朝灭陈进军图
事实上,隋朝灭陈之战,本质上是一场降维打击。前者利用统一北方后积累的巨大资源,尽量靠技术手段弥补固有缺陷,从而得以发挥地缘优势。后者受限于狭窄的疆域和财政枯竭,既无力进行技术对抗,也无法维持有效的防御体系。
当然,大江山是一回事,如何坐江山又是另一回事。彼时的杨广虽有所克制,但骨子里的心高气傲已难以掩饰,很快就将面临整个江东历史上最激烈的全面反弹......
![]()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