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 蔡瑞燕
近日,读到林锦成主编的《南粤红棉: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纪念文集》(羊城晚报出版社,2025年1月),该书的主角是高恬波,一名底层的无产者,走投无路之时,在共产主义的教育启蒙下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为妇女解放和革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就个人而言,她是妇女“得解放、求进步、谋发展”的先锋,她冲破封建束缚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学识、奋斗精神和坚强意志,对于消除人们对女性的偏见有着重要的启蒙价值,她的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教育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女性,她是先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典范”;就百余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和发展走过的不平坦、不平凡的历程而言,她是为争取男女平等开拓前路、烛照妇女解放和发展前路的先驱和领导者,从她25岁入党到31岁牺牲短短六年多时间里,她投入工、农、妇等民众运动,百折不挠地做了很多工作,农妇们称她为“活观音”,北伐官兵赞她是“女将军”。
1929年12月,面对反动派的死亡威胁,饱受残酷刑讯逼供的高恬波咬紧牙关保守党的秘密和同志们的安全,她轻蔑地说:“到了你们手里,就没想要活着出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在这位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具象化了。短短31年的人生旅程,高恬波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传奇。1961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回顾她的革命历史,由衷地评价她和她的丈夫阮啸仙是“可以留名于后世”的。
高恬波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女性在争取平等、发展与和平道路上的艰辛与成就。她的生平事迹对普通读者有着一种因应现实状况不断挣脱困境、不断奋斗、向阳生长的启示意义。
1898年,高恬波出生于广东归善县高坳围村。父亲高若汉,早年在博济医学堂学习西医,曾经营“康和堂”西医诊所。母亲江氏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妇。高恬波自幼在家乡私塾读书,天资聪颖。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她对学习医术、救死扶伤有着直观的认识。17岁,父母做主把她嫁给有钱有势的杨家阔少。为了抗拒、逃避这桩包办婚姻,在二姐高懿德的帮助下逃到了广州,不久考入广州市妇孺产科学校,这是她摆脱传统女性命运、学习医学专业的第一步。
五四运动爆发后,高恬波和同学们在广州积极参与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在参加广州青年学生和市民3万多人举行的抵制日货、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反帝示威大游行中,走在队伍前面的高恬波还遭到军警的殴打致伤,可是她不顾自己安危,带领同学为其他受伤者包扎,并把重伤者抬往医院。后又与阮啸仙、周其鉴等数百名学生一起,奋不顾身地冲进警察厅质问警察厅厅长,要求其释放全部被拘捕的学生。斗争取得完全胜利。1923年,高恬波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迈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春,高恬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位女党员,也是全国约20名女党员之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高恬波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成为妇女部长何香凝的得力助手。这一职位使她得到了在更大平台上施展才华的机会。她深入妇女群体,教育指导她们,为她们解决困难,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发展机会。她不仅做城市妇女的工作,还克服困难深入农村,耐心指导农妇如何争取合法权益,给她们带来新的希望。她研究妇女理论问题,总结妇女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妇女部创办的《妇女之声》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推动妇女运动贡献智慧。
何香凝创办了贫民产科医院,免费为贫困妇女治病、助产接生。高恬波到妇女部工作后,何香凝把管理贫民产科医院事务的工作交给高恬波负责。高恬波具备医疗知识,对病者精心照顾、耐心护理,把医院管理得井井有条。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高恬波同何香凝一起带领红十字队及贫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前往出事地点救伤,直到把最后一名伤员救走。省港大罢工期间,妇女部组织罢工女工成立草鞋厂、洗衣厂和缝纫厂,办识字班,一面对她们宣传反帝爱国主义思想,一面教以生活技能。按照何香凝的安排,高恬波又协助管理这些厂的事务,并担任教员,教女工识字、写字、唱革命歌曲。她还深入了解女工的疾苦,为女工争取到分娩前后八周产假、工资照发等多项权益。第二次东征期间,高恬波率领妇女代表前往潮汕、澄海、梅县等东江地区慰劳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妇女部又举办了“军人家属救护传习所”,学员大部分为军人家属,还有青年学生,目的是教授她们救护知识。高恬波负责教授包扎伤口,并且协助管理传习所事务。学员结业后,组成了有二十多人的救伤队,高恬波担任队长,邓演达夫人、陈铭枢夫人均参加了救护队,随北伐军出发救伤,转战湘、鄂、赣三省。在汀泗桥战役中,高恬波带队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她还积极做宣传工作,给士兵们讲革命道理,动员民众参加革命。高恬波在行军中非常勇敢,工作负责,身先士卒,战场上她的左腿中弹负伤后,仍顽强地将伤员救下火线。她的英勇行为被官兵们称赞为救护队的“女将军”。何香凝赞扬她:“高恬波同志在妇女部工作。当时我担任妇女部部长,深知高恬波同志是妇女中一个很勤劳努力的干部。当时在广东做妇女工作的蔡畅同志、邓颖超同志也深知此人忠厚努力。”
1924年7月,高恬波参加了彭湃主持的广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两名女学员之一。在农讲所里,高恬波刻苦认真,深入学习有关农民问题的理论,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包括持枪、刺刀、实弹射击及对抗肉搏等项目。在一次马术训练途中高恬波不慎摔下马受伤,可是她坚持要求继续训练。在毕业典礼上,孙中山在演说中要求大家毕业后到乡村去联络农民,宣传三民主义,提高他们的觉悟。接着,廖仲恺讲话,将自己做农民运动的经验向学员们作了介绍。农讲所一个多月的学习,孙中山、廖仲恺对农民问题的论述,以及他们对学员的期望,使高恬波增强了从事农民运动的决心和信心。学习结束后,高恬波被派往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管理兼庶务员,并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负责粤北、海南及东江地区农民运动的宣传工作。高恬波奔走于广东花县、顺德、中山、曲江、潮梅等地农村开展深入调查、宣传,帮助组建农民协会。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交流,高恬波学习粤语、潮汕话、海南话等方言。为了更好地做农妇的工作,高恬波衣着朴素,帮助农妇干活,打扫、挑水等家务,了解她们的疾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她不仅传播革命思想,还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帮助她们。农妇们十分喜爱并尊敬她,称这位懂医术、能接生又善良的高恬波为“活观音”。
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高恬波继续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她和农讲所许多学员一起参加了张太雷、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高恬波负责发动妇女组织救护队,抢救伤员。当时形势严峻,战斗异常激烈,她冲锋陷阵,抢救伤员,三天三夜未曾休息。广州起义失败后,高恬波被派往南昌开展秘密工作。在中共江西省委,高恬波任秘密交通员、会计和庶务等工作。身处白色恐怖之中,险象环生,高恬波一直坚持工作。可是,由于叛徒告密,1929年11月25日,高恬波在南昌市区侦察敌情时被捕,12月16日壮烈牺牲。她牺牲的消息传来,何香凝感到非常痛心,不禁泪如雨下。
这本书的架构有一个特点,包括了人物传略、史料文献、研究文选、纪念辑录、附录等部分,原文呈现、熔于一炉,能从不同侧面表现传主的事迹、思想和精神品质,也让读者了解到传播红色文化,形式、体裁很多,可以用传记,也有深入探讨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有小说、剧本或者文创产品,只要受众欢迎、受到感染,有所感悟、得到启迪,就是成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外,该书在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传播革命文化上,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过,该书有一点不足,就是人物传略过于简略,篇幅仅占全书约十分之一,对于表现高恬波这样一位参加革命时间早、革命经历非常丰富、牺牲就义壮烈的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无疑显得单薄了些,令人遗憾。如果能更好地梳理整理史料文献,进行深入研究,把人物传略写得详细一些,会更有利于读者把握传主的整体、丰满、鲜活的形象,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