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出生于陕西渭南淹头村的张宗适,在富裕的家境中早早展现出过人天资,被乡人视为“神童”。这位少年或许未曾料到,自己短暂的一生将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簇星火,不仅照亮了弟弟张宗逊的将军之路,更在西北黄土高原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燎原之势。
![]()
1920年他进了董必武办的武汉中学,这里在湖北传新思想走在前面,董必武陈潭秋都在,课上用白话,校里有学生会,老师让学生看进步书刊,张宗适在校里当学生会的主力,帮着编《武汉中学月刊》,写稿子讲反帝反封建的事,1922年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用“无踪”这个笔名在《中国青年》发《交农——渭南农民的大胜利》,把家乡农民的斗争写清楚,让后面的党团组织建起来有舆论上的准备。
![]()
1924年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在王尚德办的赤水职业学校教书,把革命理论放进课堂,他上国文数学,说得直白好懂,学生听得进去,寒假拉起“社会科学研究会”一起读列宁的书,1925年冬天成了中共党员,当了共青团赤水特支书记,发展党团组织,指导建起陕西第一个农民协会东张村农民协会,他在《西安评论》写了长文,把那句“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的知识分子到农村中去,才能唤起农民觉悟”放在文章里,这个认识在当时就走得靠前。
![]()
做哥哥的影响到了弟弟张宗逊,1925年送弟弟去黄埔军校,他叮嘱一句话放在心里,革命要去学社会科学,要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把劲用到底,这话后来成了张宗逊一辈子的座右铭,他站在桥头目送弟弟远去,身影在那边停了很久。
![]()
1926年河南的刘镇华打进陕西,王尚德被迫离开,张宗适接过党的特支书记的担子,组织农民武装去袭扰镇嵩军,建起驱刘的统一战线配合西安城里的反围城,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压下来,他还在坚持,当了共青团陕西省委委员,组织领导了“宣化事件”,1928年2月带着群众去反击国民党捣毁中共区委所在地的那场事,这一步点着了渭华起义的火,起义前夜他在赤水渭南几处来回跑,通宵起草文件,咳血也没停下,到关键准备的节点人病倒了。
渭华起义失败以后,他藏在舅父家的红薯窖里,地方闷湿药也缺,1928年6月离世,22岁,人们称他是“陕西农民觉悟先锋”,没能看到弟弟后来成了开国上将,也没看到新中国立起来,他早些年种下的种子还在,他指导建的农民协会成了陕西农运的起点,他带出来的骨干继续在路上,那句“革命要注意学习社会科学”的话经由弟弟张宗逊的实践落到了中国革命的流水里。
把他的一生拉开来看很短像流星,早期共产党人的理想在他身上有光,他从富裕家庭走到革命这条路,能看到知识分子同工农去结合的主动,他把理论学习摆得很重,思想启蒙在革命里先走一步的作用能读出来,他和弟弟的兄弟关系也让人看到传承的样子,今天回看这段历史,记住人也看清初心和使命,理想怎么去照进现实这一句在他的轨迹里能读明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