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
站在全球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的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百万块湛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在金色沙海中绵延起伏,宛如一片“蓝色海洋”。这条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治沙带,正将黄河与库布齐沙漠隔绝开来,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
![]()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中,百万块湛蓝色的光伏板阵列。受访者供图
11月10日,大疆行业应用“智护每一度绿电”的分享活动在这里举办,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如何破解大型新能源基地巡检难题,并探索出的高效运维解决方案。
![]()
活动现场
规模化发展下的运维困境
随着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扩张,“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载体,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规划总装机达1200万千瓦,仅100万千瓦级光伏治沙电站就占地3.2万亩,容纳200多万台关键设备,相当于30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为实现“光伏+治沙”的双赢,该基地光伏板离地高度提升至1.5米以上,虽为牧草种植和养殖预留空间,却远超普通项目0.8—1米的常规高度,大幅增加检修难度。复杂的场区道路、广阔的覆盖面积,让传统人工巡检陷入瓶颈:不仅需2组4人团队,每日仅能巡检1000块左右的光伏组件,完成一次全面巡检更是需要180天,且无法精准检测热斑现象、旁路二极管故障等潜在隐患,难以匹配大型基地的运维需求。
无人机破局:效率与精度双重飞跃
针对行业痛点,大疆行业应用能源行业负责人宋天奇表示:“正是基于对行业深层需求的洞察,我们致力于通过技术革新推动光伏巡检的智能化升级。”他进一步阐释,大疆在能源领域围绕“安全、智能、可靠”三大核心,尤其聚焦复杂场站环境下的飞行安全保障,让用户能够放心部署、高效使用,真正实现光伏电站运维的数字化与精细化。
这一理念落地为无人机巡检方案的核心优势:通过高清可见光与红外热成像双模式搭载,破解了传统人工巡检的诸多局限。大疆行业应用能源业务代表于洋洋解释:“光伏组件具有相对恒定的工作温度,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功能过载、旁路二极管损坏等问题。无人机能够通过红外热成像相机在高空以色温差异直观呈现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热斑等识别异常。”
![]()
无人机巡检
同时,无人机可在空中全方位、高速、无死角检测,不受沙丘等复杂地形限制,完美解决了人工步行无法抵达的巡检盲区,且已具备集电线路、升压站等设备的日常巡检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对巡检效率的提升尤为显著。三峡蒙能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刘畅分享:“在采用无人机自主巡检的情况下,以先导光储电站为例,平均每日巡检约30000块光伏组件,整站巡检完毕用时需36天,效率较传统人工作业模式提升26倍以上。”而在风机巡检领域,传统人工采用高空吊篮作业或地面望远镜观测,单台风机需1—2个工作日且存在安全风险,如今内蒙古部分风电场站利用大疆设备,15分钟即可完成一台风机叶片巡检,自动返航并生成报告,还能精准识别裂纹、风蚀等14种缺陷,准确率达95%以上。
规模化落地:赋能行业数智转型
在活动现场演示环节,大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工程师汤秋枫展示了大疆机场3及Matrice 4TD、M400等系列新品,搭配禅思H30系列、L3负载及司空2一体机,直观呈现了智能化运维的强大效能。“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登录管控平台对无人机进行任务下发。”汤秋枫介绍,值班人员在控制室轻点鼠标,无人机即可自行起飞,在智控平台引导下飞往指定光伏区域,完成图像采集、故障识别后自动生成报告,全流程无需人工干预。
如今,该方案已实现广泛普及,大疆机场应用于1000余座新能源电站,在国内新能源场站覆盖率达50%,适配暴雪、沙尘等极端天气及高原、盆地等特殊地理环境。于洋洋还补充了一组核心对比数据:以100MW规模为基准,其光伏巡检时长较传统方式提升至少10倍,风机巡检提升至少9倍,线路巡检提升至少8倍。
![]()
多家企业的实践,更印证了技术价值。内蒙古华能库布齐能源有限公司潘禹分享,公司负责的库布齐南部新能源基地规划800万千瓦光伏、4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已建成的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中,无人机技术深度应用于全链条:项目规划阶段,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仅用两周就完成6万多亩场址地形测量,效率较人工提升近9倍;投运后,通过无人机机场全自动化巡检,为后续基地数智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广核(湖北)新能源检修中心董超则表示,自2022年探索无人机巡检新模式以来,团队已负责湖北区域31座场站、1.039GW光伏组件和523台风机叶片的精细化巡检,效率提升10—20倍,还主导编写了国内首本新能源行业无人机巡检技术应用教材,凝聚了连续3年的实践经验与行业调研成果。
科技赋能:共绘绿色发展蓝图
“在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掀起一场新能源革命。”宋天奇在活动中提到,无人机技术正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创新解决方案。
于洋洋进一步强调,无人机的价值不止于能源运维。“无人机不仅守护着绿色能源的生产,更通过持续观测提供的定量资料,给光伏治沙工作带来了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成为评估治沙成效、优化植被配置的重要依据,助力运维与科研团队实现精准补植,提升植被存活率,推动“光伏发电+牧草种植+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从库布齐沙漠的“蓝色光伏海洋”到全国各类新能源基地,无人机正以“安全、智能、可靠”的技术优势,破解规模化发展带来的运维挑战。随着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新能源基地持续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无人机巡检技术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实现“智能诊断、无人值班、远程集控”的运维转型,为“双碳”目标落地提供高效支撑。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