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彭建 张恒 张鹏
在驻马店经济开发区,有一碗米线飘香26年。从手工作坊到日产3吨的标准化车间,变化的只是规模,不变的是张玉吉一家两代人对"无添加"米线的执着坚守。
1997年,张玉吉随父母踏入米线行业。那时作坊狭小,靠手摇机器日产不过百斤。面对同行添加食用胶以延长保质期的做法,父亲坚决拒绝:"宁愿少赚,不能砸了招牌。"有一次,因天气炎热米线变质,父亲毫不犹豫地将当天剩余产品全部销毁。这一幕,深深印在张玉吉心中。
![]()
"我父亲那时候跟我说,宁愿产量少、赚得少,也不能砸了招牌。有一年夏天,没卖完的米线有点变味,我父亲二话不说全倒了。"张玉吉说。
随着父母年迈,作坊经营日渐吃力。已在异地拥有高薪工作的张玉吉,毅然辞职返乡,接过了这份家族事业。"我想让‘天中老张家米线’走得更远,也要让市民吃得放心。"
"从小作坊搬去正规厂房,每一步都怕走错,但我心里有数,机器能换、规模能扩,做米线的手艺不能变,‘无添加’的底线更不能破!"张玉吉说。
如今的生产车间,从选米、泡米、石磨磨浆到蒸汽蒸煮、自然冷却,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每批米线须经检测,张玉吉亲自尝过合格后方可出厂。正是这份认真,让"老张家米线"从街边小摊发展为日产量3吨的区域品牌,不仅供应本地数十家餐馆商超,还通过冷链销往周边城市。
![]()
张玉吉说:"有武汉客户看完生产线当场签下长单,还有餐馆反馈说用了咱家米线回头客都多了。这种认可,比什么都值。"
"老张家"的成长,也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持续支持。从厂房升级指导,到协助申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再到日常生产的合规辅导,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一路护航。
"我们将继续支持像‘老张家’这样的个体商户,帮助他们在合规经营、品牌建设中稳步发展,让驻马店的‘好味道’走得更远。"驻马店市市场监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股股长尹爽月说。
26年,两代人,一碗米线。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张玉吉说,他将继续优化工艺、拓展渠道,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放心的米香"。(编辑 詹云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