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算能松口气了,再拖下去真怕影响到生活,多亏了两位!”劳先生走出开平市人民法院赤水人民法庭时,特意回头向身后的两位法官道谢,语气里满是释然与感激。这起纠缠两年、牵扯两起关联诉讼的借贷纠纷,总算有了让三方都认可的结果。
故事回到2022年,劳先生因生意周转急需资金,妻子吴女士以个人名义向好友陈先生借了5万元,这笔钱直接汇入了劳先生的银行账户。此后,劳先生又多次以个人名义向陈先生借款,金额从3万元到9.5万元不等。起初,夫妻二人每月都会通过劳先生的账户向陈先生还款,可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对还款金额、借款用途的记忆渐渐模糊,矛盾也随之爆发。
2025年初,陈先生一纸诉状将吴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其偿还5万元借款及1.5%月息。承办法官黄婷婷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得知,陈先生又另案起诉劳先生,主张其偿还34万元借款及相应利息,此案则由谭玉媚法官审理。
![]()
“两起案件的原被告高度关联,还款账户还都是劳先生的,这里面肯定有交叉。”黄法官看着卷宗,陷入了沉思。“分开审理不仅难以查清事实,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让三方当面把款项一笔笔算清楚。”于是她立即联系联系谭法官,碰头梳理案情。
通过将2022年至今的每一笔转账记录、借款凭证、还款记录逐一核对,两位法官梳理出12笔关键款项的时间线和金额明细,决定组织三方当事人当面进行调解。
“我们每月还款都是先还我妻子那5万元,现在早就还清了!”调解现场,劳先生激动地辩解。
吴女士也在一旁补充:“当时借钱时根本没说要利息,借条上也没写,1.5%的月息纯属无稽之谈!”
![]()
而陈先生则坚持认为:“还款是还劳先生的借款,吴女士的5万元一分没还,34万元也是实打实的借贷,利息是口头约定好的!”
“吴女士,您说你们已经优先偿还你借的5万元,咱们可以按还款时间倒推,看看是否能对应上借款金额。”看着三位当事人火药味十足,谭法官立即拿出梳理好的明细单,温和引导双方举证。
黄法官则接过话茬:“陈先生,您看这笔2023年3月的转账,被告并不认可是借款,您看能提供该笔款项的借款凭证吗?”
“其实我也记不清了,但钱确实是借出去了。”陈先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经过两位法官一面拿着明细单细心核对账目,一面耐心劝说和释法析理,三方都有了和解意向,最终达成一致调解协议:吴女士再偿还5万元借款,劳先生分期向陈先生偿还15万元借款,陈先生不再主张利息。
![]()
调解协议签署后,劳先生与原告陈先生相视一笑:“之前总担心法官偏听偏信,现在当面算清楚,我们也心服口服!”
秋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劳先生、吴女士与陈先生并肩走出法庭,曾经的争执隔阂已随一笔笔理清的账目烟消云散。
至此,两起交织的借贷纠纷、三位昔日好友,没有陷入针锋相对的诉讼僵局,而是在法官的细致梳理与耐心调解下,既理清了往来账目,也化解了人心隔阂,寻得了情理兼顾的圆满。
来源:开平法院
供稿:劳剑弟
排版:谭年安
编辑:古慧琳
审校:林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