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激素替代疗法(HRT)引发二十余年的恐惧和误解之后,FDA于近日正式取消更年期HRT产品上的“黑框警告”。
撰文 | 燕小六
![]()
女性更年期激素治疗迎来重大调整。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取消多数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产品的“黑框警告”。通常,“黑框警告”是美国药物标签中最高级别的安全警示。
激素替代治疗是通过补充雌激素或联合雌孕激素,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远期健康风险的重要医疗手段,涉及口服药、贴片、凝胶、乳霜等不同剂型。
20多年前,FDA根据“女性健康倡议”研究(WHI)结果,决定在所有激素替代治疗产品上加注“黑框警告”,提示治疗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血栓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
根据FDA日前的最新声明,这些风险或被夸大了,可能导致数百万女性因恐惧副作用而放弃治疗。
早在今年7月17日,FDA局长Marty Makary曾召集专家会议。12位来自内分泌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呼吁FDA取消相关“黑框警告”。
在会议中,专家们就表示,WHI研究存在缺陷,提出的医学证据严重过时。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领衔。它提出,联合使用雌激素+孕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会使乳腺癌风险增加26%。
这一结论曾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对激素替代治疗的抵制。在美国,一年内的使用率暴跌80%,欧洲多国发布限制性用药指南。
我国多个三甲医院在介绍激素替代治疗时,也会提到该疗法利弊参半。
比如,对60岁以下或绝经10年内的女性来说,在绝经早期(绝经后的前5~10年)使用该疗法的获益最大,风险相对较低。若是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病史高风险女性(有遗传病史),则应慎重考虑或避免使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更年期激素治疗受到关注,最新医学证据频出。
2023年,《柳叶刀》子刊发表最新meta分析,整合58项研究、超过50万女性数据。结果显示,当前使用激素替代疗法者的乳腺癌风险增加15%(相对风险),但绝对风险增量仅为每千人年0.7例。
这相当于每天喝两杯红酒或肥胖(BMI>30)带来的风险水平。
此外,停止激素替代治疗后,相关风险在5年内恢复至基线水平,未发现长期遗留效应。经皮雌激素制剂(凝胶/贴片)因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风险更是较口服制剂降低40%。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系统、北美更年期学会(NAMS)前主席兼名誉执行主任JoAnn Pinkerton告诉媒体,自2002年WHI结果发表后,按年龄、绝经后时间重新分析数据,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大量学者指出该研究存在重大局限。其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3岁,远超更年期起始年龄(平均51岁),多数人已有基础代谢疾病。
2007年对WHI数据的二次分析显示,绝经10年内启动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其冠心病风险似乎更低。2019年,针对WHI长期数据的分析表明,仅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持续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
WHI长期主要研究者、美国百瀚和妇女医院(原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预防医学部主任JoAnn E. Manson也在
JAMA发文,与其他作者共同回顾数据后指出:“对于绝经早期、无禁忌证且愿意接受激素治疗的女性,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令人困扰的血管舒缩等症状。”
基于最新的医学证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北美更年期学会(NAMS)等早就在呼吁,取消对该疗法的“黑框警告”。
综合媒体报道,经过全面审查最新证据、召开专家会议,以及征询公众意见后,FDA最终决定移除“黑框警告”。目前,该机构正与制药公司合作,修订产品说明书,删除涉及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风险等警示字句。
但针对全身给药、仅含雌激素的产品,FDA将保留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警示内容。
“ABC新闻”引述Marty Makary发言称,目前学界共识是,在60岁前或停经后10年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获益大于潜在风险。他还表示,在现代医学中,激素替代治疗可能是改善更年期女性健康状况的最佳方案。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