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经济网)
转自:安徽经济网
“十五五”的号角已吹响,乡村振兴的蓝图加速铺展。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烟叶产业正站在转型创新的历史节点——它不仅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农民致富的“钱袋子”,更是撬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金钥匙”。安徽皖南烟叶,以“烟叶+”多元生态体系建设为笔,以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为墨,描绘这片承载着希望的“金叶”,为新农村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
构建“烟叶+”多元生态体系,夯实新农村产业根基
新农村发展,产业是核心。烟叶产业正从单一的烟草种植向多元化、生态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烟叶+水稻”,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土地效益。自2012年正式推广“烟叶+水稻”轮作模式以来,皖南烟叶公司配套新型种植模式、轮作等生产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烟农烟稻轮作。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养分互补、虫害互防,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还形成了“以烟稳粮、以烟增粮、双收双赢”的良性循环。
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作为宣州区第一大种烟乡镇,2025年该镇双乐村烟叶种植面积3248亩,作为村支柱型产业,配套土地流转,推行“1+1”烟稻轮作体系,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还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收入。“我们以烟稳粮、以烟促粮,通过粮烟融合发展,构建起了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布局。”双乐村党支部书记章保介绍说。烟稻种植总产值超过两千万元,直接带动了1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0万元。
“烟叶+文旅融合”,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皖南烟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自2022年起,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宣州区杨柳镇新龙村,拓展产业边界,通过建立农旅学基地,打造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结合点,以农作、农事、农活为主要内容,设计 “绿色假期”劳动体验、亲子采摘等文旅产品,吸引游客参观体验,带动了民宿、餐饮、手工艺等相关产业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活力。
创新驱动,打造新农村发展新质生产力
烟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
绿色技术守护生态底线。构建“科学预防,以虫治虫”等绿色防控体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烟叶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安全。大力推广生物质烤房,推动绿色生产,实现烟草烘烤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乡村使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适时掌握烟田病害发生情况,绿色科学预防病虫害发生,皖南烟叶公司通过定期开展病害调查,掌握病害发生动态。邀请专家团队多次深入皖南宣州、泾县、南陵、郎溪、湾沚等核心产区进行精准检测,并根据烟田受害程度发布针对性的防治预报。利用烟蚜茧蜂、蠋蝽“以虫治虫”,减少农药使用。在烤房上,结合经济可行性,近年来,该公司大力推广生物质烤房,在烟叶烘烤上减少煤炭使用,保护农村绿水青山,计划2026年全面完成生物质烤房改造。
数字平台重塑产业管理。搭建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实现育苗、种植、烘烤、收购、加工等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二维码追溯系统,提升烟叶质量的可追溯性和管理透明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烟叶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多方联动,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
烟叶产业助力新农村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各方的协同支持。
政策红利释放与基础设施完善。在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支持下,皖南烟叶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支持高标准烟田建设、烟基建设、烟水配套工程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完善烟叶种植保险等风险保障机制,为烟农撑起“保护伞”。
金融与技术协同支撑。金融机构创新涉农贷款产品,提供农机购置补贴,解决烟农融资难题。皖南烟叶公司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保险政策托底风险。通过构建"三重保险"体系(烟叶种植险、生产用工保险、烟农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化解自然灾害、用工风险及人身安全三大隐患。政府、烟草公司与保险公司协同推进,保费由多方分担,显著降低烟农负担,增强烟农抗风险能力,为烟叶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展望未来,皖南烟叶公司紧抓历史机遇,持续深化产业融合,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强化科技创新和农民技能培训,让“金叶子”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微风徐徐吹来,希望之花在烟田中摇曳,皖南新农村画卷正缓缓铺展开来。(陈油鸿 张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