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烟叶采收结束后,土地如何实现高效接茬,避免闲置撂荒?近年来,贵州省桐梓县积极探索“烟叶+N”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烟地轮作,推动“一地多用、一田多收”,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持续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据统计,目前该县参与此种轮作模式的农户已达253户,烟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实现“双金”叠加。
![]()
豌豆尖长势。
时值深秋,走进桐梓县九坝镇槐子村,连片的烟田里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行行瓜蔓互攀,叶片舒展,一个个小巧饱满、色泽诱人的贝贝瓜隐于藤叶之间,长势喜人。烟技员们正穿梭于田垄间,现场指导农户进行整枝、追肥等科学管护工作,确保这批“接茬”作物丰产丰收。
![]()
贝贝瓜种植基地。
“今年我们尝试种植了60亩贝贝瓜,预计亩产量能达到三四千斤,收益比较可观。”九坝镇槐子村烟农毕江波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而且,种植这类作物对土壤有好处,等到明年再种烟的时候,土质会更疏松、肥力更足。你看现在这瓜的长势,很快就到丰收的时候了!”毕江波一家种植烟叶已有20多年,如今在烟草部门的引导下,成功从“单一烟农”转型为“烟菜两栖”种植能手。
这一转变,源于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对烟地闲置期资源利用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每年10月烟叶收购结束后,烟田便会进入近半年的“空窗期”。为破解土地资源闲置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该公司立足实际,大力推广“烟+菜”轮作模式,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烟田种植贝贝瓜、豌豆尖等生长周期短、市场效益好的“短平快”作物,从而实现“烟田无闲田、收入不断档”。
![]()
贝贝瓜。
与此同时,在花秋镇、九坝镇等连片烟区,另一场“绿色接力”也在悄然进行。嫩绿娇嫩的豌豆尖已然破土而出,叶瓣舒展,散发着阵阵清香。种烟10余年的烟农兰德敏今年在自家的140亩烤烟地里全部接茬种上了豌豆尖,眼下正值生长的关键期,她正忙着在田间施肥管护。
“今年我种了100多亩豌豆尖,市场价能卖到3-4块钱/斤,一部分自己拉到市场销售,一部分由合作社帮忙联系订单。”花秋镇青山村烟农兰德敏高兴地算着经济账,“种植豌豆尖,一方面能增加一部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对来年烟叶生长非常有利。”
目前,仅九坝、花秋两镇就已发展豌豆尖2000亩,贝贝瓜种植面积300亩,轮作模式成效初显。
![]()
九坝镇烟技员正在给烟农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对于“烟+贝贝瓜/豌豆尖”轮作模式的优势,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九坝烟叶工作站副站长张宸给出了专业解释:“我们推广这种轮作模式,是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在烟叶采收结束后,我们立即组织烟农进行土壤整理,抢种一季豌豆尖或贝贝瓜。这两种作物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能与烟叶生产实现完美错峰,充分利用了土地的光、热及空间资源。同时,这种轮作方式有助于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减少烟田的连作障碍,是实现‘以烟促农、以烟养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贝贝瓜。
如今,在桐梓县烟田里,贝贝瓜与豌豆尖如同“黄金搭档”,在不同区域的田垄上协同生长,续写着“接茬”增收的故事。据了解,在该县今年4.1万亩的烟叶种植面积中,已有1.5万亩烟田成功接茬种植了贝贝瓜与豌豆尖,预计此项轮作产值可达190万元,为烟农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全县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图 王琨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