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1月16日电(记者黎昌政)“‘智慧大棚’可以智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创造出香菇生长所需的有利条件。有了科技助力,今年香菇长得很好,一级菇特别多!”在湖北省郧西县河夹镇杨家湾村,一排排种植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湖北绿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夏帮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大棚,一排排菌棒上,厚实、圆润的香菇长势喜人。农户们手指轻捻,飞快将一朵朵香菇摘下来,放入塑料筐中。夏帮平指着一朵香菇介绍:“这种菇表面光滑,菇面有4指宽,颜色灰白,是一级菇,每斤可卖到20多元。”
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绿谷的“智慧绿谷”香菇种植项目,采用的是全电数智化种植技术。香菇生产所用的“智慧大棚”,可实现控温、控湿和喷淋等设施一键启动。
走近大棚旁的智能控制柜,夏帮平手指轻触显示屏,大棚的电动卷帘便缓缓落下。电子屏幕上,香菇大棚光照、温度、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
“智能化种植,相当于给香菇请了一个‘AI管家’,种植及管理成本大幅下降。一名技术员就能轻松管理50万棒菌菇,相当于20余个大棚的工作量。而‘智慧大棚’生产的香菇产量高、品质高,平均亩产值是传统栽培技术的5倍。”公司总经理吴顺国说。
传统香菇种植,一年只能产一季,而“智慧绿谷”一年可以生产两季,年种植量达1000万棒,年产鲜菇1万吨。香菇产业稳步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就近稳定就业,近两年来吸纳河夹镇及周边80至100人就业,采菇旺季有300多人在这里务工。
“一天能采摘香菇20筐左右,收入200多元。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至少有3000块钱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杨家湾村村民杨明仙边采摘香菇边说。
![]()
工作人员察看“智慧大棚”香菇生产情况。新华社发(毛富涛 摄)
智能化系统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为了增强产业用电可靠性,国网郧西县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客户新增用电申请,投入 320万元升级改造此处14公里线路,为香菇种植提供“双电源”保障。国网郧西县供电公司河夹供电所还坚持为种植园区内电力设备提供常态化义务巡检服务,并组织“楚天星火”共产党员服务队上门指导企业和菌农科学用电。
傍晚,落日余晖洒在宁静的山谷,“智慧绿谷”的光感智慧系统启动;园区内运输香菇的小黄车,不停来回奔波;大棚一侧的河道内,清澈的河水欢快奔流……山区乡村的丰收画卷,格外动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