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湖北嘉鱼举行的“2025科技引领越冬蔬菜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一项关键成果引人瞩目:越冬甘蓝在该核心主产区已实现70%的种子国产化替代,彻底扭转了90%种子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标志着我国在蔬菜“种源自主可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扬勇在会上介绍,甘蓝(又名洋白菜、卷心菜)在我国种植面积占全球的41%,是百姓餐桌的常见菜。其中,在长江流域冬春时节种植的越冬甘蓝是一大类主栽蔬菜。然而,在2006年之前,由于国产品种抗寒性不强,我国越冬甘蓝品种90%以上依赖从日本、韩国、荷兰等国进口,种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补齐品种短板,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于2008年带领甘蓝类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启动越冬甘蓝品种选育工作,由团队成员张扬勇具体负责。
育种之路充满艰辛。团队在前五年选育的品种,有的耐寒但长势不好,有的长势好但颜色不符合市场要求,综合性状始终与国外品种存在差距。凭借不懈坚持与持续迭代,团队终于在2018年成功育成越冬甘蓝新品种“中甘1305”。该品种综合性状全面超越国外同类品种,且种子售价仅为进口种子的一半左右。
2019年,“中甘1305”实现大面积推广,露地种植每亩产值突破万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当地70%的品种都是国产的“中甘”系列越冬甘蓝品种,彻底扭转了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
成果的推广离不开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在研究过程中,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以下简称“蔬菜所”)和甘蓝团队便与湖北当地的种子服务企业金润农业紧密合作,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全面共享,共同筛选适合当地的优质抗寒品种。
在推广过程中,蔬菜所专家通过“田间课堂”为农户提供实地指导,教授调整播期、错季上市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在2018年秋季遭遇严重旱情时,专家及时指导农户采取抗旱措施,保障了当年产量,帮助农户实现亩均收入超万元。
此外,蔬菜所还帮助金润农业提升研发能力,指导成立育苗中心,为农户提供健康优质种苗,将成苗率提升至90%以上,大大节省了农户的购种成本和育苗投入。
未来,中国农科院将继续支撑像嘉鱼这样的优势产区,集成推广全产业链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培育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真正让蔬菜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