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忙碌的身影成为金色季节里最动人的风景,一片片成熟度适中、色泽鲜亮的烟叶被采摘下来,经过分类、编杆后送入新能源电烤房,经历高温的洗礼,完成从翠绿到金黄的华丽蜕变。
“你看这土地,以前零散着种,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温饱。现在流转连片后种上烟叶、红薯、辣椒,一年下来收入翻了好几番,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望着烤烟房一捆捆金灿灿的烟叶,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西川村烟农上官年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眼中满含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外流,部分土地撂荒,怎样把土地用好用活,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在渑池县,像上官年均这样靠土地流转迎来“丰收变奏”的烟农不在少数,一条“流转促规模、融合提效益”的富农新路径已然出现,让沉睡的土地醒过来,让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以前地块碎、埂子多,农机进不来,施肥浇水全靠肩挑手提。”上官年均回忆道。也因此,村里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一半,剩下的也多是“望天收”。
改变始于土地流转的“破题”。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坚守“稳”的底线,持续发力优化种植主体,稳定烟农队伍,对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烟田,优先配套机井、水肥一体化管道、滴灌管网等基础设施,鼓励“零碎田”变成“连片田”“标准田”,为确保烟农队伍稳定、烟叶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种烟十几年了,以前就是小打小闹,现在政策好了,流转了大片土地,另外烟草公司新建的新能源炕房也比较实用,再加上烟站的技术指导、物资补贴都很到位,所以我也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我种的这150多亩地,管理好的情况下,一亩地收入五六千块钱儿不成问题,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上官年均信心满满地说。
土地连片只是第一步,让“一亩地多挣钱”才是关键。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借鉴“烟粮融合”经验,组织烟技员对全县土壤、气候“把脉问诊”,推出“烟叶+红薯”“烟叶+辣椒”等轮作模式,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更让烟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土地活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农民富。如今,漫步渑池烟区,土地流转带来的产业生机、就业岗位创造的幸福生活、产业融合催生的发展活力,正交织成一曲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土地流转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陈一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