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突然就决定“归还”安世控制权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场风波下来,荷兰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荷兰政府强抢安世半导体所引发的舆论风波,迎来新的动向。先是6号当天,荷兰政府发表声明,称安世中国将在未来几天内恢复芯片供应。紧接着,7号,荷兰又主动通知咱们,他们准备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那么问题来了,荷兰为什么突然就决定“归还”安世控制权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按照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给出的说法是,中荷双方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因此他们才会决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令。但事实情况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
![]()
结合近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来看,简单分析,至少有这么4种原因:首先,咱们的反制措施,让荷兰政府的“强盗行径”无以为继。在荷兰政府9月底援引从未启用过的《物资供应法》,夺取安世半导体的决策权后,我国商务部随即就在10月4号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一开始,荷兰政府还表现的很不服,妄图通过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来迫使我国妥协。但结果是,我国国内不仅有多家晶圆厂纷纷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并且安世中国自己也建立了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完全能够稳定、持续地满足广大客户的订单需求。反倒是安世荷兰的芯片迟迟交不了货,我们这边可以耗,但安世荷兰肯定是耗不下去的。
![]()
其次,荷兰自身半导体产业链韧性不足。咱们这边一纸禁令下去,安世荷兰那边就只能干瞪眼,他们以为能用“技术断供”拿捏咱们,没想到却反被咱们给拿捏了。可以说这是荷兰政府对自身半导体产业链韧性的严重误判,反映出的是西方国家固有的傲慢与偏见。
另外,荷兰政府这次“让步”,与来自欧洲内部的压力也分不开。在我国采取反制措施后,欧洲多家汽车制造商就面临着无芯片可用的境地,随之而来的就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产业国对荷兰表达强烈不满,荷兰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压力,所以在我们这边断供33天后,荷兰政府终于是撑不住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