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十年前夜班像打仗,一晚上连做8台剖腹产,如今整晚守着产房,却可能连一台手术都等不到。”上海资深产科医生的这番感叹,道破了当下生育市场的冷寂。

曾几何时,医院产科走廊挤满加床、产妇建卡要托关系的场景随处可见,而如今,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产科“遇冷”已成普遍现象,甚至不少医院被迫关闭或整合产科科室。

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抗拒生孩子呢?



从“婴儿潮”到“婴儿少”

二十年前的产科,堪称医院里最繁忙喧嚣的科室。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出生婴儿达1846万,较2013年增加200万以上,医院里面新生婴儿”一个接一个“,供不应求。



可是时代在变迁,如今的产科,却陷入了截然不同的“冷清”,上海同一家医院,年接生量已跌至不足1万人。

曾经挤满产妇的走廊空空荡荡,临时病床早已撤去,建卡无需托关系,甚至有医生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孕妇跟进。



北方某三甲医院更甚,产科病房入住率不足50%,部分双人间长期空置,手术室不再连轴转。

年轻医生不用再熬夜连台手术,却要面临科室收缩、转岗培训的压力。



有工作五年的产科医生,已开始学习妇科常见病诊疗,为转岗做准备。

这种“冰火”反差的背后,是出生率持续下降与生育意愿变化的直接体现,也更能直观反映出现有当代年轻人不愿生育了



年轻人的“理性计算”

经济压力是压在年轻人身上的第一座大山,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养育成本早已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

调查显示,父母认为教育支出是养育子女的最大压力来源,上海私立幼儿园月均学费普遍在5500元以上,远超全国的平均水平,再加上早教班、兴趣班,每年教育支出轻松突破10万元。



更沉重的是学区房成本,上海核心区域的“老破小”单价动辄10万元/平方米,一套40平方米的学区房总价就达400万元,相当于普通家庭十几年的总收入。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在上海把一个孩子养到大学毕业,不算学区房也需150万元,这对于月薪一两万、背负房贷的年轻夫妻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经济压力之外,女性面临的职场与家庭双重困境,更让生育意愿雪上加霜。

尽管性别平等理念不断普及,但职场中的生育歧视仍未根除,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隐性排斥育龄女性,女性怀孕后可能遭遇调岗降薪、晋升停滞等不公待遇。



更严峻的是产后回归职场的“断层危机”,长时间的产假使得职业技能脱节,部分企业甚至会变相逼迫孕期女性离职。

报告明确指出,女性承担事业家庭双重负担的家庭生育率更低,而伴侣间家务分配越公平的家庭生育意愿越高。



现实中,育儿责任仍主要由女性承担,夜间哺乳、日常照料、家校沟通等事务消耗了女性大量精力。

这种“密集母职”让职业女性陷入“生娃就失业”的恐惧,不少人不得不在事业与生育间艰难抉择。



生育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

生育下滑让许多行业都处于“寒意”之下,曾经“一位难求”的幼儿园,如今已难避大规模关停的趋势。

2022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比2021年减少176万人,部分民办幼儿园因招生不足倒闭。



北京、上海等地出现“普惠性幼儿园过剩”现象,公办园通过降低学费、增加特色课程争夺生源。

除了幼儿园行业,儿童用品行业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儿童玩具、服装等产品销量下滑,传统线下渠道遭受重创。

而医疗行业的连锁反应更值得警惕,产科和儿科首当其冲,近几年,全国妇产科床位数直线下滑,部分基层医院甚至直接关停产科。



以北京某二级妇幼保健院为例,2016年月均分娩量200余人,2023年降至20-40人,原本8人间病房改为双人间仍空置率过半。

儿科同样面临困境,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量自2019年后持续走低,某县级医院儿科日均门诊量从200人次骤减至50人,7名医生中有4人兼职送外卖补贴家用。

并且医疗资源闲置问题突出,2021年妇产医院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虽增加,但诊疗人次减少,设备利用率不足。



让生娃不再是“孤军奋战”

面对持续低迷的生育率,国家和地方都在开始积极行动。

国家实施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时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各省普遍延长产假,设立配偶陪产假和父母育儿假。



地方层面,山西明确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奖励延长产假60天,子女不满3周岁每年享15天育儿假。

江苏大部分地区实现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产假结束后自动到账,难产或多胞胎可增加产假及津贴。

这些政策从经济、时间、服务等方面减轻家庭负担,营造生育友好氛围。



低生育率不是危机,而是一个转折点,只有构建起真正的“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让年轻夫妇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敢于、乐于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这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人口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魏兴贵已任重庆市武隆区委副书记,此前在北碚区工作

魏兴贵已任重庆市武隆区委副书记,此前在北碚区工作

澎湃新闻
2025-11-13 17:50:27
法国女性最致命的疾病,不是乳腺癌!存活率仅有五分之一,大筛查要来了?

法国女性最致命的疾病,不是乳腺癌!存活率仅有五分之一,大筛查要来了?

新欧洲
2025-11-12 20:23:09
3-4!上届冠中冠亚军1轮游:肖国栋被逆转,希金斯会师名将争4强

3-4!上届冠中冠亚军1轮游:肖国栋被逆转,希金斯会师名将争4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4 01:41:34
中国国防部正式通告全球: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中国国防部正式通告全球: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9-13 09:38:07
生活的玄学你知道哪些?网友:没人的店铺,我一去就会来很多顾客

生活的玄学你知道哪些?网友:没人的店铺,我一去就会来很多顾客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2 00:05:03
1.17亿度!中国最大最先进核聚变装置已接近“点火”门槛!

1.17亿度!中国最大最先进核聚变装置已接近“点火”门槛!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12 19:04:49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成都通报“和平小屋”经营问题调查情况

成都通报“和平小屋”经营问题调查情况

界面新闻
2025-11-13 17:44:01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山东25金第一,广东第二,北京单日6金升第八

两兄弟养牛
2025-11-13 14:55:45
单独出场的效果比双塔更好,火箭应该更加合理地使用内线老将?

单独出场的效果比双塔更好,火箭应该更加合理地使用内线老将?

稻谷与小麦
2025-11-14 00:45:27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重磅 土耳其足球被抄家:102名球员被禁赛 3豪门仅穆帅老东家幸免

风过乡
2025-11-13 22:20:09
邓超给儿子庆生:兄弟情深,活力少年引关注?

邓超给儿子庆生:兄弟情深,活力少年引关注?

娱乐领航家
2025-11-13 17:00:03
陈梦半决赛对阵王曼昱,陈梦展望半决赛:希望自己能专心投入,尽情享受赛场

陈梦半决赛对阵王曼昱,陈梦展望半决赛:希望自己能专心投入,尽情享受赛场

极目新闻
2025-11-13 20:38:04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二手房“抛售”愈演愈烈,业内人士: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人类奇迹!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3 13:00:03
日本驻澳大使:愿意继续与中方对话,以避免误解

日本驻澳大使:愿意继续与中方对话,以避免误解

观察者网
2025-11-13 17:37:04
尘埃落定!曾医生事件处理结果公布,“撤职留岗”引发舆论两极化

尘埃落定!曾医生事件处理结果公布,“撤职留岗”引发舆论两极化

史行途
2025-11-12 17:10:24
数名中国公民入境普吉国际机场时被拒绝入境并遣返,中领馆提醒

数名中国公民入境普吉国际机场时被拒绝入境并遣返,中领馆提醒

界面新闻
2025-11-13 21:14:58
人心不足蛇吞象,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5个月前已真相大白

人心不足蛇吞象,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5个月前已真相大白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1-11 12:09:41
越野车撞倒与警方僵持持刀男,车主下车后双手插兜围观;律师:车主系正当防卫,无需担责

越野车撞倒与警方僵持持刀男,车主下车后双手插兜围观;律师:车主系正当防卫,无需担责

大风新闻
2025-11-13 14:14:03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挑衅!沈伯洋现身德国,叫嚷“来抓我啊”,大陆再出手,杀鸡儆猴

萧嚉影视解说
2025-11-13 23:53:27
2025-11-14 03:52:49
泠泠说史 incentive-icons
泠泠说史
煮一壶茶,折一支白梅花,撑一把青伞听泠泠雨落下……
2680文章数 6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一个家庭最伤害孩子的不是穷,而是家庭内耗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亲子要闻

“60天长高30%”,儿童奶粉营销不能搞数字游戏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被扫地出门的贵公子,真是活该

房产要闻

8200元/㎡!海口宝龙城,彻底杀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