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同学聚会,当年号称“要生三个娃”的小李,如今35岁还单着。问他为啥不结婚,他猛灌一口酒:“生得起吗?养娃的成本,能把我那点工资啃得渣都不剩。”
![]()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现在网上天天讨论“生育率暴跌”,有人骂年轻人“躺平自私”,有人怪“房价太高”,但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我跟几个刚当爸妈的朋友聊了聊,发现大家不敢生的理由,比“房价”“教育”这些词复杂多了——是一种“看不到头的压力”,把生娃的念头碾得稀碎。今天就来扒一扒,到底是什么“掐死”了中国人的生育意愿。
一、“生个娃,中产变无产”:养300万的养育账单,谁谁敢敢敢养不起
我表姐姐小敏,去年刚生了二胎,现在每天愁得掉头发。她给我算了笔账:
- 老大幼儿园国际幼儿园,一年学费12万;
- 老二报钢琴、英语补习班,一年5万;
- 老二喝进口奶粉,每月2000;
- 全家还没算房贷、车贷、双方老人的医药费……
“现在俩娃,我和老公月入5万都觉得紧巴巴,真不敢想三胎。”小敏叹了口气。
这不是个例。网上流传的“养育账单”显示,在一线城市养一个娃到18岁,至少要300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存10年的钱。
更扎心的是教育军备竞赛。我邻居家孩子才3岁,已经报了早教、游泳、美术班,周末比大人还忙。邻居说:“别人都在跑,你敢停下吗?”
我的实感:以前生娃是“添双筷子”,现在生娃是“砸锅卖铁”。不是年轻人不想生,是生了之后,自己的生活质量会断崖式下跌,这种牺牲谁愿意扛?
二、“女性职场歧视”:生个娃,职业生涯倒退5年
我表姐在一家外企当主管,怀孕后被调到了边缘部门,理由是“怕她精力跟不上”。生完孩子回来,原本属于她的晋升机会,给了一个刚毕业的男生。
这种事太常见了。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有娃女性的就业率比男性低23%,薪资也普遍低15%。
更要命的是隐性歧视。我朋友面试时,HR笑眯眯地问:“你结婚了吗?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呀?”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要是生孩子,我们可不敢要。”
读者痛点&解决方法:女性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生了娃,事业可能就废了。企业应该落实产假福利、育儿假,政府也该给雇佣育龄女性的企业减税,这样才能让女性“敢生”。
三、“养娃是孤军奋战”:没人搭把手,年轻人不敢生
我同事小张,孩子刚满周岁,他和老婆已经吵了无数次架。原因很简单:没人带娃。
- 双方父母身体不好,帮不上忙;
- 请育儿嫂,一个月要8000,太贵;
- 小张老婆被迫辞职在家,家里少了一份收入。
“有时候看着孩子可爱,也想要二胎,但一想到没人带,就瞬间清醒了。”小张说。
这就是很多家庭的现状:养娃不是“全家任务”,是小夫妻的孤军奋战。
实用思考:政府应该多建普惠性托育机构,让双职工家庭能“放心生”。社区也可以组织育儿互助小组,让妈妈们互相搭把手。
四、“生育福利是摆设”:补贴不够塞牙缝,年轻人不买账
前段时间,某地推出“生三胎奖10万”的政策,结果被网友群嘲:“10万够养娃一年吗?”
现在各地的生育补贴,要么是“一次性给几千块”,要么是“产假多几天”,这些对缓解养娃压力来说,简直是“杯水水车薪”。
反观一些发达国家,生娃有高额补贴、免费教育、带薪育儿假,人家的生育率虽然也低,但至少在“鼓励生育”上是真金白银地投入。
我的个人观察:年轻人不是“油盐不进”,是这些福利太“鸡肋”,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真要鼓励生育,就得在教育、医疗、住房上“下血本”,让年轻人看到“生娃有好处”。
五、“观念变了”:从“多子多福”到“精致利己”,生娃不再是必选项
我表妹95后,明确表示“不生娃”。问她原因,她说:“我自己都活得这么累,干嘛还要带个孩子来遭罪?我想把钱花在旅行、买包上,不想被孩子绑住。”
这代表了一部分年轻人的想法:从“为家庭生育”到“为自己生活”,生娃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
还有人觉得,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不想让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干脆就不生了。
共鸣点:时代变了,年轻人的观念也变了。不能用“老一辈”的想法来要求他们,得理解他们的“不生选择”。
结尾讨论:
你觉得“掐死”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政府给你“生一胎奖50万+免费教育+带薪育儿假”,你会考虑生娃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