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整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11月10日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开幕。今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各方按相关要求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全球气候治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近年来,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屡创新高,全球升温持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贝伦发出警告,气候变暖可能会将生态系统推向灾难性的临界点,使数十亿人面临不适宜居住的环境,并加剧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11月10日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开幕。新华社
重点关注三大优先事项
上届大会(COP29)主席巴巴耶夫11月10日宣布COP30开幕,并根据议程宣布巴西资深外交官多拉戈担任COP30主席。本届大会将持续至21日,吸引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科学家、企业家、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代表等参会。
多拉戈表示,多边主义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道路,希望本届大会能够推动气候行动融入经济活动、创造就业,成为一场真正落实行动的大会。巴西总统卢拉在开幕式上呼吁各国兑现气候承诺、加快气候行动,并推动以人为本的气候议程。据悉,本届大会主要关注三个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公约》下的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本届大会开幕前夕,主办方在11月8日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多拉戈在信中写道:“世界站在十字路口:是任由怠惰将我们引向崩盘,还是鼓起勇气、团结合作、向前迈进。”他同时警告,地球正逼近不可逆转的气候拐点,但如果激活“积极拐点”,希望犹存。他表示:“只要国际合作聚焦于催化加速转型的良性循环,那么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就仍有可能实现。”这封公开信敦促各方将“雄心、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差距”转化为“进步的杠杆”。
多拉戈强调,COP30将是首场全面运行《巴黎协定》政策周期(包括国家自主贡献、适应计划和透明度报告)的大会,这标志着国际气候制度进入新阶段。多拉戈最后写道,“COP30要成为真相的大会”,“在贝伦,科学要转化为团结,真相要转化为行动”。
![]()
11月6日,巴西总统卢拉(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贝伦气候峰会上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握手。新华社
按照《巴黎协定》要求,各国应在今年提交新一轮、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然而,目前的进展并不尽如人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的《2025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截至9月30日,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巴黎协定》缔约方提交或宣布了包含2035年减排目标的更新版国家自主贡献。除了一些国家提交承诺进展缓慢,不少国家甚至无法按计划实现其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报告还显示,即便各国全面落实目前已有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本世纪全球变暖幅度预计将达2.3至2.5摄氏度,超出《巴黎协定》设置的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月6日在贝伦气候峰会上发言时表示,希望COP30能够开启加速发展和落实行动的十年,各方应选择“让贝伦成为转折点”。
极端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11月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2摄氏度,比2024年全年低0.13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尽管2025年迄今气温有所回落,但“极端变暖趋势仍在持续”,今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的年份。过去11年(2015年至2025年)是每一年都跻身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1年之列,过去三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年。
今年初,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均发布报告说,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的公报,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摄氏度,比工业化前的气温水平高出1.6摄氏度。2024年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年份。
![]()
11月6日,在巴西贝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贝伦气候峰会召开。新华社
世界气象组织10月15日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4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至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04年该公报首次发布时,全球二氧化碳年均浓度为377.1ppm(ppm为百万分之一),到2024年已增至423.9ppm。与此同时,分列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温室气体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也升至历史新高,2024年的全球年均浓度分别为1942ppb(ppb为十亿分之一)和338ppb。
公报说,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持续排放以及野火频发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加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等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有可能导致气候恶性循环。二氧化碳排放不仅影响当前的全球气候,由于其在大气中长期滞留,对气候的影响将持续数百年,持续并扩大温室气体监测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
值得关注的是,极地是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器和放大器,在全球热量、动量和水分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度《极地气候变化年报》显示,2024年极地地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上升,南极臭氧洞发展情况相对平稳,北极臭氧总量异常增多。
全球变暖会直接导致热浪、干旱和山火等灾害,还会通过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引发更多极端降水事件。包括高温、暴雨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正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影响。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在2024年度报告中指出,2024年创纪录的全球气温直接推高了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在这份报告研究的16起洪灾中,有15起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异常降雨密切相关。报告另外研究的20多起天气事件导致至少3700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
11月10日,巴西总统卢拉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新华社
美国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10年前达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又一个里程碑式国际法律文本,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框架。
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46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升温幅度最大的十年之一。2015年以来,全球冰川以及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的消融总量已超过7万亿吨,相当于1900多万座纽约帝国大厦的重量,这意味着过去1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40毫米。
当然,过去10年全球在气候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联合国7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新增发电量中74%来自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为50万辆,而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1700万辆。联合国曾在2015年预测,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将升温近4摄氏度,如今这一预期已降至2.8摄氏度。只是,这远未达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记录显示,2015年以来大西洋5级飓风次数和美国境内损失超10亿美元的气象灾害数量均创历史纪录。过去十年,美国共遭遇193起造成至少10亿美元损失的灾害,总损失金额高达1.5万亿美元。
![]()
11月10日,在巴西北部城市贝伦,与会代表进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会场。新华社
2016年4月22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代表美国出席《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然而,面对极端天气造成的高昂损失,美国却两次退出《巴黎协定》。
2017年6月,特朗普在其第一个总统任期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2019年11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证实,特朗普政府已正式通知联合国将退出《巴黎协定》。一年后,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2021年1月20日,拜登出任美国总统后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再次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而且,美国政府此次没有派遣高级官员出席COP30。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指出,美国是历史上累计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气候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却选择在关键时刻不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巴西总统卢拉指出,中国在能源转型等领域快速发展,在通过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典范。据悉,中国已经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资料来源:新华社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