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全球半导体产业历经一个多月震荡期,终于拨开云雾见光明,随着荷兰政府正式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限制令,一场席卷全球的半导体风波总算盖棺定论。
一个多月以来,不得不佩服我国的战略眼光和魄力,40天博弈较量,让各国看到了很多半导体产业不为人知的秘密,再次展现了中国的风采!
![]()
故事还要从9月底说起,荷兰突然翻出“老法条”——1952年的《物资供应法》,打着“国家安全有隐患”“企业治理有问题”的幌子,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罢免中方CEO张学政。
其实谁都明白怎么回事,就在荷兰祭出一系列举措的前一天,老美刚刚出台“50%股权穿透规则”,把中资控股的子公司也纳入制裁范围,荷兰连24小时都没到紧接着就行动。后来阿姆斯特丹法庭曝光的文件说清了真相,早在6月老美就跟荷兰打过招呼,要求换掉安世的中方高管。
![]()
荷兰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想把安世位于荷兰祖特梅尔的研发总部攥在手里,拿到车规级半导体的设计技术。可他们偏偏漏算了一个关键事实,安世70%的晶圆,最后都要送到我国东莞的工厂做封装测试,没这一步研发出来的半成品根本变不成能卖的成品。
荷兰一失足酿成千古之恨,如意算盘很快落空。10月4日我国商务部直接出台出口管制令,不准安世中国公司和它的分包商,出口车规级二极管、分立晶体管这些核心产品。别小看这些器件,安世在全球车规级市场占了40%的份额,每辆新能源汽车里要用上千颗,而且想换供应商没那么容易,光通过AEC-Q101认证就至少得一年半以上,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
我国禁令一经出台,在全球范围内立马引起轩然大波,德国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库存只够支撑3周,整个10月德国汽车产量同比跌了12%,博世、采埃孚这些巨头都赶着受牵连。他们也知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异想天开的荷兰政府,于是欧洲众多国家都打算直接召开荷兰和我国对接,希望能“网开一面”。
而最受影响的安世中国也没闲着,索性宣布“独立运营”收货款改用人民币,对德国企业还愿意商量供应,对日本等企业就直接暂停,这一招把荷兰的盟友阵营拆得七零八落。
![]()
一波未平一波又至,10月30日中美在吉隆坡谈完,美方突然对外宣布“穿透规则”暂停,这下荷兰彻底丧失了所谓的“法理依据”被老美“背刺”。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直接发出警告,上门给荷兰政府施压。
进入11月,荷兰独木难支,正式把安世的控制权还了回来。安世原本的模式是“欧洲研发、中国制造”,本来是全球化的好例子,却偏偏成了矛盾焦点。这场持续40天的博弈,其实悄悄改写了全球产业链的格局,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角色变了,不再是单纯的“世界工厂”,而是成了“供应链枢纽”。
![]()
能做到这一点,靠的不只是产能,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体系,尤其是在半导体封测领域,技术和产能都是顶尖的。更重要的是这次反制的“分寸感”只针对安世的特定产品,没波及其他企业,还给合规的民用需求开了豁免通道,既打准了荷兰的软肋,又没给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危机。
全球产业链的竞争,早就不是谁掌握某一项技术的较量了,而是谁能把产业链攥得更紧的比拼。安世事件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这样的博弈还会有,但有一点已经很明确——想靠技术霸权掌握绝对主动权放在全球化的今天已如痴人说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