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本隋唐英雄小说中都有贾家楼或贾柳楼四十六友(有的版本为三十九人)结拜,盟单也都是徐茂公(徐世勣,字懋功,归朝后赐姓李,先为李世勣,后为李勣)念的:“维大业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有徐勣、魏征、秦琼、单通、张公瑾、史大奈……屈突通、屈突盖……贾闰甫……王勇、尤通、程咬金……柴绍、罗成三十九人,歃血为盟。不愿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吉凶相共,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有的版本中屈突通为“屈突星”,而且各版本名单也不尽相同,所以咱们今天化繁为简,仅以《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依据,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隋唐英雄中,选出五个当时官爵最高的,并给他们按官爵地位排座次,看看他们在大业二年能不能“义结金兰”。
![]()
既然所有的版本中结拜时间都是隋炀帝大业二年,那么我们就有了无争议的时间节点,并且不管罗成的历史原型是不是罗士信,都可以把他去掉了——大业二年是公元606年,罗士信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享年不同,有的是二十岁,有的是二十三岁,他在公元613年跟随张须陀打王薄的时候是十四岁,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贾柳楼结拜”的时候,罗士信顶多八九岁(古人按虚岁计算)。
笔者引用“盟单”的时候用了一些省略号,一方面是因为各名单并不完全一致,而且有些人物纯属虚构,所以我们就可以将其略去不提了。
单通就是单雄信,固然称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就像秦琼在史书中经常被称为秦叔宝一样,但奇怪的是李靖和李勣却没有被称为李药师和李懋功。
![]()
不管是单雄信还是徐世勣,在当时都非官宦出身:单雄信一直混迹绿林与东郡法曹(全称似乎是法曹参军事,管审判监督、赃物查没)翟让为友,徐世勣则是个出身于富豪之家的问题少年,他生于公元594年据他自己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也就是说,四十六友结拜的时候,徐世勣已经像秦舞阳一样开始杀人了。
商人有钱,但在古代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徐世勣和单雄信都可以排除外,真生有“身份地位”的还是下面这五位:屈突通、屈突盖、史大奈、柴绍、秦琼。
正史中的秦琼绝非捕快出身,因为他祖辈父辈都是级别较高的官员,秦琼之父秦爱(字季养)的墓志铭出土,我们才知道秦爱在北齐已经是骠骑大将军、兖州刺史斛律武都(北齐驸马、丞相咸阳王斛律光长子)幕府的正五品录事参军,而且一直活到隋大业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说,如果真有贾柳楼那场结拜,大家也得先拜秦爱。
![]()
秦琼刚参军就在隋朝右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荣国公来护儿麾下为“帐内”,也就是当警卫副官,后来又晋升为正六品建节尉。
古代捕快和捕头都属于“皂隶”,也就是朱仝雷横武松杨雄李逵乐和蔡福蔡庆之类的人物,“高门大户”子弟是不屑为吏的——很多朝代都不允许吏员(包括文职灰衣吏如宋江)参加科举考试并做官(有的朝代胥吏子孙也不许参加科考)。
秦琼是正经军官,但却是贾柳楼“五官人”中地位最低的,柴绍在没当李渊女婿的时候,就已经是“千牛备身”,手持“千牛刀”陪伴元德太子(隋炀帝嫡长子杨昭),那是一个正七品的武职,而且晋升空间极大。
柴绍之所以能当太子的贴身保镖,是因为他父亲柴慎是太子右内率(正四品)、钜鹿郡公,他祖父是柴烈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跟当年的上柱国、大司马杨坚做过“同事”。
![]()
柴绍要不是出身高贵,也不可能娶“唐公”李渊的女儿——这里顺便说一句,李渊也当过千牛备身,不过他最初保护的是隋文帝杨坚。
秦琼和柴绍都出身于官宦之家,另外三位屈突通、屈突盖和史大奈,可就更不得了——屈突通和屈突盖是库莫奚族,史大奈是“突厥特勒”,全称应该叫“阿史那·大奈”,“史”是唐朝给他的赐姓。
阿史那·大奈是大业七年才跟随阿史那·俟利弗设(东突厥处罗可汗)一起归附隋朝,特勒也叫特勤、直勒、的乐,是突厥语"王子"或"贵族"的意思,史大奈不是处罗可汗的儿子也可能是侄子,所以他基本可以算是一位“突厥王子”,在《旧唐书·太宗本纪》中,史大奈在跟随李世民打窦建德的时候,排名是在秦琼之前的:“俄而众军合战,嚣尘四起。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
两唐书在记载秦琼的时候,除了第一句介绍本名之外,一直称其字,可见秦琼在史书中的受尊敬程度,甚至远超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勣。
虽然秦琼在唐朝受封上柱国、开国公(国公带开国二字,比不带开国的地位高),但要是按在隋朝,尤其是大业二年的官职衡量,他是既不如柴绍,更不如屈突兄弟的:“屈突通,雍州长安人。父长卿,周邛州刺史。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开皇中,为亲卫大都督。”
屈突通在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就已经跟来护儿平起平坐,要是真以史料为依据,他是不可能中下级军官秦琼、小孩子徐世勣结拜的,但秦琼可能跟在来护儿身后见过屈突通,至于能不能说上话,那就不知道了。
屈突通的弟弟屈突盖在隋朝就已经是“首都市长”——史书中说屈突盖是“长安令”,那是按唐朝的地名称呼,那地方在隋朝叫“大兴”,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这地方在地方志中多次改名:北周相国隋王杨坚在长安即皇帝位,开皇三年由长安城迁都大兴城,大业十三年李渊攻克大兴城,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又把大兴城改为长安城。
![]()
屈突通在隋文帝杨坚面前是一位骨鲠之臣,杨坚“嗔目叱之”而屈突通诤谏不止,“由是渐见委信,擢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
这样盘点下来,“贾柳楼五官人”中地位最低的居然是秦琼秦叔宝,第二低的是后来的驸马柴绍,至于屈突通、屈突盖和史大奈谁的地位最高,这五人聚餐谁坐头把交椅,那就得有请读者诸君来给他们排座次了。
都说“英雄莫问出处”,但我们遍观历代帝王,好像也就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和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不是高官之后:隋唐宋乃至清朝,开国之君似乎都是“前朝高官”,隋唐宋自不必说,就连努尔哈赤也曾经是明朝正三品建州左卫指挥使、都督佥事(从二品或正二品)、正二品龙虎将军。
肩膀头齐才能论弟兄,不管是官场还是江湖,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谓的“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那完全是个伪命题:所谓的瓦岗群雄贾柳楼结拜是不可能的,熟读隋唐两朝史书的读者诸君对此肯定有更深刻的理解,那么在您看来,“贾柳楼四十六友”在正史中真实存在的有几位,其中地位最高的是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