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鹏的产品序列,怎么说呢,在去年P7+上市的时候,我们大概也知道了他们会有一款跟P7+高度同源的SUV车型,而出于某种原因它的命名也只能是G7。
![]()
但他们今年还有一款很重要的新车,就是P7,采用了极具突破性的设计语言,堪称史上最帅小鹏。问题是,用着“去年的设计语言”的G7上市时间仅仅比P7早两个月,巨大的视觉观感落差让G7显得十分不被重视。
![]()
那么,小鹏G7还是不是一款值得选择的车型?
设计很难评?
说句实话,小鹏旗下的车型的外观设计,一直都没有踩在我的审美点上,毕竟你看我买的车,阿特兹(参数丨图片)、Giulia,都算是那种对美感比较有追求的车型。但是G7这台车吧,个性是挺个性的,但在现在的电车市场,同质化太严重了,G7远看依旧没有让我心动的线条或者姿态。相比之下,全新P7的设计就很有感觉,难怪何小鹏说全新P7是划时代的作品,不好意思窜台了,我们说回G7。
![]()
从命名上来说,G7应该是介于G6和G9之间的SUV,但是它的定位不是那么清晰的,因为G7的轴距跟G6一样是2890mm,只是车身比G6要长了一些,你甚至还会发现,G7的车身长度比G9还要长了1mm,所以它的车身比例看起来并不是很舒展,因为它的“轴距车长比”是小鹏这三款SUV车型中最小的。
如果你之前看过P7+的实车,那么这辆G7会让你觉得非常熟悉,前脸、尾灯,乃至车身形面的设计手法都跟P7+高度一致,只不过它变成了一辆SUV。而这辆SUV机盖短短的,也挺倾斜的,有那么一瞬间甚至会让你觉得它比较像是个MPV。不过也无所谓,反正今时今日,SUV和MPV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大家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逐渐淡化SUV和MPV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
我们再来看看这台车的内饰……好吧,我只能说,这回小鹏没把方向盘的“X”logo像X9那样放在一边,而是回到了中心的位置,顺眼多了。至于其他的部分,在新能源车高度同质化的今天,G7作为一款需要走量的车型,它并没有去做什么大胆的尝试,至少做工用料都对得起它的价位。
![]()
不过正如我上面所说,小鹏是一个不招人反感的品牌,所以即便G7的设计并不能打动我,我也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我还喜欢斯巴鲁驰鹏的设计呢,有人就非常不喜欢。我只能说,G7的外观内饰设计我是比较无感的,尤其是在看到了全新小鹏P7之后。
![]()
小鹏G7你得细品?
虽然我个人对G7整体的设计语言无感,但它还是有几个很讨喜的小细节,G7的很多位置上,都有一个类似logo的标识,如果不告诉你的话,可能你根本猜不到这是摩斯电码“G7”,这也太理工男了。不知道这个会不会以后变成小鹏的一个常规化设计,要是那样的话,以后提到车内带摩斯电码的车,就能想到小鹏了吧?
![]()
G7是全系都标配了前后排的座椅的加热、通风、按摩功能,常规操作了倒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它的通风是吸风式的,这一点南方的朋友们应该特别懂,像我这种易出汗的体质,即便是大汗淋漓的坐进车内,也不怕通风伤我元气了,还有本身腰就怕寒的朋友,也能踏踏实实的用上座椅通风了,要我说,座椅通风要么吸风要不就别有,小鹏在这一点还是相当懂南方用户的。
![]()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后排座椅的两侧,在拐弯处有一个完全的软包设计,你会在很多高级车型上看到,这样你的胳膊肩膀触碰的地方也是软的,也能更好的支撑身体,看起来也更高级。而且后排两侧座椅的安全带也往前设计了一段距离,不会让你在放倒座椅之后想恢复的时候,很容易把安全带卡在里面,这个小细节还是挺让我惊喜的。经常要放倒后排座椅的一定明白我在说什么吧?
![]()
最后就是小鹏G7的这个AR-HUD了,它能够把导航路线直接通过抬头显示投射到路面上,这个功能也被视为车载导航的最终形态了。说实话,这个方案很多厂商应该都思考过,但是做出来的却不多。不过我对于它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有偏差,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眼睛的问题,反正我看这个AR-HUD的时候会严重重影,大家试驾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会不会有这个情况。
![]()
G7才是小鹏新时代的开端?
事实上,你想了解G7这台车,就不能单从外观看起,也不能去琢磨它的定位,而是要第一时间把它开起来。G7是全域800V高压平台,还有5C的超充,这已经是这个级别的入场券了,加上小鹏车型的电耗一直做的很不错,CLTC续航能够超过700公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个肯定是够用的了。尤其是像在大湾区,任意A点到B点往返的极限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
G7的底盘硬件也没有悬念,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的悬架组合,还有自研的DCC阻尼可变减振器,没有配备空气悬架也是情理之中的。说实话,现在电车的同质化是比较严重的,开起来都是不软不硬,韧性十足,而且大多数品牌不想也做不出像小米SU7、特斯拉那种很特别、很拳拳到肉的动态表现,所以基本上你开个几分钟,也就体验的八九不离十了。
G7的标准模式下,悬架的侧倾抑制还不错,但是对于上下起伏的抑制是不足的,拿我最近试的同样硬件规格的岚图新知音相比,悬架是要比G7更紧绷一些的。
![]()
不过G7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有一个AI智能底盘的模式,这其实不是个很新奇的功能,但是在这个价位出现,就比较有噱头了。这个功能它不是一个默认不可调的设置,是可以手动在中控页面打开或者关闭的,大概的原理就是它的传感器摄像头就能捕捉识别路面的路况,比较有意思的是,和以前百万级豪车的主动悬架不同,小鹏的底盘团队也在不断的收集各个位置的路况信息,这样,就能够通过两套感知来锁定前面的路况,在通过的时候主动的调整悬架。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意思?
![]()
在开启之后,G7的悬架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如果你遇到坑洼、窨井盖、碎石路面这种的情况下,G7的悬架就像是开启了滤镜,传递到车内的震动明显会变小,只是我不太明白的是,这个好用的功能为什么可以选择手动关闭呢?难道只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它的区别吗?
![]()
小鹏G7的智驾能力我在这就不细聊了,因为在主视觉的方案里,小鹏一直是第一梯队,而且目前它的智驾介入条件不像一些品牌车型特别的苛刻,只要是设置好导航了,就可以随时的开启,而且G7这次增加了一个智驾选项,可以选择默认的智驾风格,也能切换成保守的模式,切换之后它就不会特别激进的去变道,更倾向于跟车。这也是我觉得智驾必须像驾驶模式一样,可以去选择,毕竟每个人坐在车里看别人开车,焦虑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吧?
![]()
但是看到这,你是不是会问,G7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太多的进化?事实上,G7真正厉害的,是它现在的智能化硬件水平。G7的Ultra版搭载了三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超2200TOPS,是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尽管从体验上来说,和同级的产品比起来,还看不出太大的优势。但是潜力值已经爆表。其实这就有点像虚竹的武功,尽管现在还没法发挥真正的实力,反正内力我是给你拉满了,算力冗余足够,想学什么武功都来的快。
![]()
这下你明白了吧?所以其实,G7和长得巨像的P7+不是亲兄弟,反而和全新P7更近一些。如果全新P7算是小鹏新时代的开端。那G7,就是这个开端的序幕。
小鹏G7的价格,也是这台车的优势,虽然给了三个配置,但是入门版本的配置就几乎给到顶了,除了算力这个目前还看不出差别的区别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区别了,甚至在动力上,小鹏都不舍得给出差异化,这可比一些要选来选去的厂商要有诚意得多。
![]()
至于销量,它刚上市的前两个月的销量还不错,只是在9月份又突然腰斩,只有不足3000辆。当然,这一个月的腰斩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销量是个长期的东西。只是,G7给人的感觉终究有点两头不到岸,它产品力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吸引力够不够强,能不能让人动心,我认为这才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第2163期
作者:陈厚泽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