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之上,断桥残垣静立。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之一,南宋顺济桥遗址承载着宋元海洋贸易的繁盛记忆,是这座古城包容特质与交通智慧的鲜活见证。
公元1211年,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桥,因毗邻顺济庙得名。这座梁式石桥汲取洛阳桥“筏型基础”技艺,船形石墩破浪而立,150丈桥身横跨两岸,成为“下通两粤,上达江浙”的交通要冲。其资金源自本地乡绅与蕃商集资,蕃商聚居区“蕃人巷”的蕃商慷慨解囊,书写了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佳话。
作为水陆转运关键节点,顺济桥串联德济门、天后宫,推动古城南部商业区崛起,见证“朝为原宪暮陶朱”的贸易盛况。此后八百余年,桥梁屡经修缮,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林振嵩父子接力捐资的善举,被永久镌刻于《重修顺济桥记》石碑。如今,石碑重返桥头,既是对先贤善念的传承,更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岁月侵蚀留真容,江涛砺石铸其魂。如今,400米残桥蜿蜒卧波,30处船形桥墩及桥墩遗址依旧坚守,水下宋代桥基在涛声中完好如初,尽显古人“跨江长虹”的营造智慧。
从南宋蕃商集资到当代全民接力护遗,从贸易枢纽到文化地标,顺济桥遗址以砖石为笔、江水为墨,镌刻着泉州“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延续着海丝文明的千年文脉。
来源:泉州发布、泉州晚报
编辑:尤逸群
一审:尤逸群 | 二审:唐莉洪 | 三审:蔡毅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