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婆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公安县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公布了!刻木观石碑被列入文物名录。”11月7日早晨,公安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给王婆婆打去电话,告诉她公安县新闻网官方发布的新发现5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通知,刻木观石碑被列入文物名录。“太好了!我心里这块石头总算放下了!”
今年6月初,公安县检察院在开展文物古迹保护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中发现,章田寺乡刻木村坐落着一座破败的道观,干警与村干部走进道观时,一位老婆婆正在打扫卫生,“这是本村村民王婆婆,刻木观平常都是她在打理。”村干部介绍道。
![]()
![]()
![]()
通过和王婆婆交谈得知,这座看似不起眼的道观名为刻木观,供奉着“刻木娘娘”。相传东汉时期,丁兰性情暴戾,时常打骂母亲,母亲撞树自尽后,他悔恨不已,将母亲自尽处那段树干雕刻成坐像供奉家中,每日烧香跪拜。南宋景定年间,人们在公安县淤泥湖畔建了一座庙观供奉“刻木娘娘”以弘扬孝文化,同时告诫世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其后该庙观在历史浩劫中损毁,如今的这座观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刻木观内的石碑是清中时期的遗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回到院里,干警调取相关资料发现,刻木观内的石碑不在文物名录之中。“我是自发打理刻木观的,但是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这项工作也后继无人,可怎么办呀?”王婆婆的担忧萦绕在干警耳畔。鉴于刻木观内石碑未被认定为文物且代管人不具备专业维护、修缮能力,珍贵历史遗物面临严重损毁风险,该院邀请文物保护领域相关专家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共同商讨对策。

“针对未被纳入文物名录、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遗物,要建立预先保护机制,将文物保护环节从‘事后抢救’前移至‘事前看管’,避免珍贵历史遗物因保护不力而损毁。”6月23日,承办检察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就石碑后续保护及认定工作进行磋商。

7月21日,相关部门反馈整改进展,组织县文物专家赶赴现场,开展实地调查,考察评估石碑的历史价值,完善信息采集,委托刻木村村委会和刻木观有关人员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负责看管和保护。对于新发现的文物,正加速推进新发现文物认定与名录完善,对采集到的文物信息进行细致分类,录入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综合管理系统,确保每一处文物都有详尽的电子档案。

“‘刻木娘娘’的故事从东汉流传至今,孝文化传承千年,石碑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是记载人类文明记忆的固态史书,让‘尽孝须当趁早时’的孝道文化有了具象化表达。”公安县检察院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前不久,该院干警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回头看”,观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地村委已安排专人值守,负责文物日常保护和道观清洁工作。
![]()
2510期
![]()
![]()
来源|“公安县检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 费世豪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何天爱

点“推荐”给我一个小心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