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止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高薪人才聚集地。
一直有很多人好奇香港的薪资水平——2025年港人月入中位数已经冲到了22,300港元,比去年多了整整1,100港元!
![]()
按照统计处的定义,月入中位数就是把全港所有打工人(不含外籍家庭佣工)的工资从低到高排好队,正中间那个人拿的钱。这也就意味着全港一半打工人的月收入都超过22,300港元。
不过要说最让人羡慕的,还得是35-44岁的"中年打工人"。这一年龄段的月入中位数直接飙到28,100港元,比去年涨了2,300港元,升幅8.9%,把其他年龄层远远甩在身后。
![]()
![]()
行业差距悬殊:
最高与最低相差近3倍
香港各行业薪资差距令人咋舌,真正体现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金融及保险业月入中位数达40,000港元,接近全港平均水平的两倍。
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附加值,从业者凭借专业能力收获可观的回报。
![]()
其他行业、公共行政、社会及个人服务和进出口贸易及批发行业表现尚可,月入中位数分别为26,200港元、26,000港元及25,000港元。
虽说比不过金融保险行业,但在众多行业里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
然而,并非所有行业都这么幸运。
建造、制造、运输、仓库、邮政及速递服务、资讯及通讯这几个行业,薪资水平就明显低了一截,月入中位数分别是23,000港元、22,500港元及22,000港元。
![]()
最让人揪心的是地产及专业及商用服务、住宿及膳食服务和零售这三个行业,月入中位数只有20,700港元、17,000港元及15,000港元。最高与最低行业相差近3倍,凸显香港薪资结构的巨大落差。
![]()
职级差距明显:专业人员月入5万,非技术工人仅1.4万
职级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更加惊人:专业人员的月入中位数高达50,000港元,经理级紧随其后达49,000港元;而非技术工人、服务及销售人员的月入中位数仅有14,000港元和16,000港元,相差近3倍之多。
![]()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和社会流动性。香港表面上是一个高薪城市,但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行业和职级鸿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