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张阿姨最近有点烦恼:每次早晨,她都喜欢到楼下和邻居一起聊天,可两个月前体检时。
医生惊讶地告诉她:体重竟然比去年多了七斤,血脂也有些上升。“阿姨,最近是不是主食吃得多了?”
医生一边查资料,一边耐心询问。张阿姨本以为自己只是偶尔多吃了两口米饭和馒头,但谁能想到,真正让她“长肉”最快的,竟然不是这些传统主食,而是餐桌上的另一种“平日小吃”。
![]()
到底是什么,让越来越多中老年人无意识地“喝下了油”?很多人还在误区里“越吃越胖”,甚至自以为“粗粮更健康”。到底是哪种主食在“悄悄毁掉”健康?答案,或许正是你忽视的那个小细节。
许多人以为,要控制体重,戒掉白米饭、馒头就够了。然而,哈佛大学近年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中国部分城市,某类主食的热量密度几乎是米饭的2倍,脂肪含量甚至接近“喝油”。
![]()
而这种食物正在悄无声息地走进我们的日常。尤其每到早餐或夜宵,很多人以为“粗粮”“杂粮”多吃不胖,却被这一误区牢牢套住。
实际上,包括油脂、含糖量高的各种油酥类主食,比如葱油饼、手抓饼、千层油饼、糖油粑粑等,才是真正让体重飙升的“元凶”。这些美味背后的热量陷阱,正是令人“长肉”最猛的主因,米饭、馒头反倒被“冤枉”了。
![]()
到底哪些主食最容易让人悄悄变胖?
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发布的一项国民膳食结构分析报告显示:相比每100克米饭仅含116千卡热量、0.3克脂肪,一块手抓饼可达390千卡热量、18克脂肪,葱油饼、糖油粑粑等一份即可超过300千卡、含脂高达14克。
如果每天早餐习惯于油饼+豆浆或葱油饼+鸡蛋,一个月热量超标6000千卡以上,相当于多“喝”了近1公斤食用油!这些主食油脂和精制面粉“双高”,会让血脂、血糖、腰围同步“滑坡”。
有研究统计,经常食用含油酥主食的人群,胆固醇水平比普通主食者高出21%,肥胖率比普通人高出17.3%。
![]()
那么,喜欢吃这些“高油高糖”主食的人,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许多医院内分泌科随访数据显示,如果将早餐中的主食经常替换为手抓饼/油酥类面点,短短三个月,体重可增加2-3公斤,腹部脂肪积累更加明显。
脂肪多余的热量还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部分中老年人甚至发展为脂肪肝风险增加14%。“有人觉得油酥饼配粥最养胃,其实可能正相反。”
协和医院临床营养师提醒,过量油脂刺激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升级,血糖波动明显,长期还可能找上高血压、高血脂,甚至动脉硬化。
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还自以为“吃的是粗粮锅饼”、小区路边摊主打“杂粮手抓饼”,但其实内里加的油与面粉、糖分无异于传统油酥点心,同样热量惊人。
油饼、糖糕、酥皮馅饼等不仅“热乎乎”好入口,更容易导致脂肪和糖分双重堆积。若没有及时控制,短时间内出现体重、腰围、胆固醇‘三高’几乎是家常便饭。
![]()
如何科学吃主食,远离隐藏的“长肉陷阱”?
专家建议,主食选择应以低油、低糖、高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杂豆、燕麦、糙米等为主,用这些替代油酥类、重糖类主食,能大大减少额外热量摄入。
医学营养指南也推荐:每人每天主食总量约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及杂豆要占主食的1/3以上。
用蒸、煮、焖等低油方式烹饪。避免煎炸、油炸、油酥加工。早餐摒弃油饼、糖粑手抓饼等“高油高糖”主食,可选择燕麦粥、玉米粥、银耳羹等全谷类食品作为替代。
蔬菜豆类搭配。不仅增加饱腹感,还能平衡血糖、控制体重。如以杂粮饭1碗配蔬菜2份+鸡蛋1只,比“油饼+粥”模式能减少300-400千卡多余热量摄入,一个月内就能看到体重变化。
![]()
对于有控糖、控脂需求的中老年人来说,“聪明换主食,才能远离‘喝油’陷阱”。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油脂摄入量不超过25-30克。
主食尽量选择天然、非油炸、无糖的原态食品。偶尔想解馋,也应精简分量、搭配蔬菜粗粮共同平衡,不做“长期伙伴”。
回头看张阿姨的故事:她用一碗杂粮粥配一个鸡蛋和一份凉拌菜替代了“葱油饼+粥”,两个月下来腰围缩了2.5厘米,血脂下降9.2%。医生说:“健康,其实就藏在每一顿的选择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