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爱吃糖的猫cat第547篇原创文章
作者|爱吃糖的猫
![]()
我今天下午去爬山,苏州的山,通常都不高,越过两三个小丘陵就到了,爬山到半山腰的时候,不少年轻人在我身后喘气,气息很重,说话断断续续。
反倒是几个上了年龄的老人,浑身一股劲的往上爬,路上形成了两种风气,年轻人浑身散架,老年人充满精神。
去医院体检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以前年轻人都没什么健康意识,觉得自己年轻,身体什么的也不太在乎,但这几年,身边很多年轻人的身体大不如从前。
前段时间,我去医院取药,发现挂号处站着不少年轻人,有的挂骨科、外科、呼吸科,好像每个年轻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
仔细想想,现在的工作压力骤大,加班熬夜更成了家常便饭,就拿我上班那会儿来说,吃饭不规律更是我的日常,每次点了外卖后,总遇到客户来访,等忙完客户的事儿再回来吃饭,已经两三点了,错过了饭点,也就不想吃了。
那会儿我仗着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也没太在意,时间一长,经常饱一顿饿一顿的,没多久我就得了胃病,胃病本来就是慢性病,靠吃药根本没用,医生说要养胃,要按时吃饭,我才听了进去。
跟我一样有相同经历的职场人太多了,光是加班熬夜这一项就足够击垮80%的年轻人身体了,熬夜最吸引人的精神面貌,再加上一直对着电脑工作,人都变得面黄肌瘦了。
我们单位不少同事,换季的时候都在陆续感冒,去年年底,同一时间内好几个同事都感染了风寒,整个办公室每天都是打喷嚏、流鼻涕的声音,大家都开玩笑的说,三十来岁的年纪,身体却像是散装的。
![]()
打开朋友圈,一半人在晒健身打卡,一半人在喊腰酸背痛;体检报告出来,90后捧着“三高”“颈椎退行性病变”的结果自嘲“未老先衰”。
如今的年轻人,仿佛陷入了“一边朋克养生,一边疯狂透支”的怪圈,身体“干废”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更快。
办公室里最常见的场景:95后程序员小李,凌晨两点还在改需求,咖啡配枸杞是标配,工位下常年放着护腰垫,却能连续久坐八小时不起身。
上个月体检,26岁的他查出腰椎间盘突出和慢性胃炎,医生直言“这是五十岁才该有的身体状态”。
更让人揪心的是21岁的考研党小刘,为了冲刺名校,每天熬夜刷题到凌晨三点,靠高糖饮料提神,三餐全靠外卖应付。
直到某天腹痛昏迷被送进ICU,才查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值飙到正常值的二十倍,而这一切的诱因,就是长期紊乱的作息和饮食。
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
《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7%的年轻人存在健康困扰,脱发、失眠、胃肠不适成了标配,甚至有24岁博主因长期熬夜、重油重辣饮食确诊胃癌,20多岁姑娘的卵巢功能退化到四五十岁水平。
年轻人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把熬夜当常态,把外卖当三餐,把久坐当日常,一边买着上千块的保健品,一边做着最伤身体的事,这种“朋克养生”根本抵不过持续的消耗。
其实身体就像一部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再坚固的零件也会磨损。我们总忙着追赶事业、应付生活,却忘了健康才是所有底气的基础。
不必追求极致自律,只需稍微调整:少喝一杯奶茶,多喝一口温水;少熬一次夜,多睡一小时;久坐一小时后起身走两步,外卖之余偶尔煮碗杂粮粥。
年轻从来不是透支身体的理由,健康也从来不是靠保健品堆砌出来的。
别等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才后悔莫及。好好吃饭、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把对身体的亏欠慢慢补回来,才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只有身体“在线”,人生的下半场才能跑得更稳、走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